大法官好凉!宪法法庭一年只判20件 地院法官每月至少结27件
司法院长许宗力无力解决法院积案如山问题,还要法官多户外活动,引起全国法官反弹。(图/报系资料照)
司法院长兼宪法法庭审判长许宗力争议不断,对于庞大案件量压垮全国法官,不但束手无策,司法院人事处,还要求所有法官「集体向社会发声」、以争取人力,让全国法官看傻了眼。有法官眼尖发现,2024年已快过了一半,许宗力领导的宪法法庭,虽然帐面上结案数字不少,但实际上只对「3+1」个案子做出实体判决,相较于一般普通法院法官,每月至少要结20、30件案子,宪法法庭大法官的工作态度及效率,堪称另类司法奇迹。
根据宪法法庭官网,大法官审结宣判的「3+1」个实体裁判案子,分别是:宪判字第一号的「贩毒扩大没收合宪案」,宪判字第二号的「无期徒刑假释再犯部分违宪案」,宪判字第三号和第四号的「公然侮辱合宪案」。由于宪判字第三号和第四号的「公然侮辱合宪案」,是在同一天宣判的类似案件,有资深法官认为只能算是「1+1」案,所以从2024年1月1日至5月间,宪法法庭实际只对「3+1」个案子宣判。
相较于2022年、及2023年,宪法法庭的实体判决数一样很少,根据司法院统计,2022年判决只有20件,并案了16件,实体裁定1件;2023年的判决一样只有20件,但一口气并案了95件,因此实体裁判比例从2022年的1.16%,2023年一提升到5.06%,司法院自认为实体裁判比例「明显提高」。
立委开记者会关心基层法官工作量,认为电信诈欺犯罪猖獗,导致案件暴增。(图/报系资料照)
不过普通法院的法官可就没这么好命了!立法院2023年8月专题研究指出,近年司法案件量持续增加,法院及检察机关未结之庞杂案件已成沉重包袱,其中电信诈欺犯罪猖獗即为案件量暴增主因之一,法官及检察官处理案件过劳,恐连带影响司法案件办理效率及品质;以地方法院法官为例,2018到2022年度,平均每位民事庭法官每月办结件数为27到30件不等,刑事庭法官更高达53到63件不等。这么多的结案数,连立法院也认为,司法院应该「持续研谋善策,以减轻法官工作负担。」
许多法官不满的是,司法院长许宗力领导的宪法法庭,15位大法官在2022年、2023年,各只结了20件实体判决,2024年目前只结了「3+1」件,可是许宗力却对各审级法院法官的管考不遗余力,根据司法院发布的《各级法院办案期限实施要点》规定,以一审为例,一般案件的结案期限为1年4月,如果期限到了没结,就算迟延案件,须由各法院院长负责督促迅速办理外,还要按月填具迟延案件月报表,层报司法院。
在庞大的结案压力下,士林地院法官李昭然2024年4月12日坠楼身亡,举国皆哀,法官们自动发起「白花运动」,甚至要求许宗力下台,此时司法院才召开检讨会议,决议研议法官合理结案量、放宽管考、各法院研究报告采自由参加、及持续推动滥诉防杜等多项措施,以纾缓法官办案压力。
全国法官发起「白花运动」,悼念士林地院法官李昭然,认为过劳司法难以提供良善服务。(图/报系资料照)
更多 CTWANT 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