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积极鼓励台湾人「用脚投票」

10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在广州率先上市,首批启动10个线下销售点计划未来3年内拓展400个,还会进入各大超市、农贸市场生鲜店和电商平台等。(中新社

扫描QR code 参与线上讨论

大陆上周有两项活动,与两岸经济融合发展有关,值得台湾重视。一是国台办与发改委、科技部等举行联合记者会,介绍惠台《26条》执行成果,二是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完成未来一年大陆经济方针的擘画。将两项内容对比解读,可作为台商投资与发展计划的指标。

首先,「完善制度配套,引导台资企业参与大陆经济高质量发展」,意味台商有机会深度参与大陆经济转型进程。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大陆将支持战略产业发展,支持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26条》明确规定,台资企业可同等参与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创新建设,与上述大陆战略部署相衔接

其次,善用台企在地根基,强化台商在大陆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中的角色,应是未来台商大有可为的领域。今年经济工作会议继续强调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战略,首次提出要「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台资企业在长三角、珠三角超过30年的耕耘和根基,应转化为在地优势,深层次参与到当地官产学研的协同创新进程。本月初两岸企业在上海达成400多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意向,大陆金融机构提供500亿元综合授信额度给长三角台商,就是大陆高度重视台商角色的例证。

大陆对两岸经济关系已制定出中长期规画:第一,不受制于台湾内部政党轮替带来的大陆政策变化与两岸协商进程影响,完全向台湾打开大陆市场和产业生态圈。第二,大陆已为因两岸关系波折而造成台湾内部经济停滞备有预案,若民进党继续执政,会更加凸显出「大陆是台湾民众发展的归宿」vs.「内耗封闭的台湾陷入穷苦」的对比。第三,真正重视和珍惜台湾的技术、人才资金生产要素,期待这些要素能够与大陆发展战略融为一体,将台湾核心竞争力内化为整个中国的国际竞争优势。

大陆对两岸经济关系的中长期规画,并非政治挂帅的「统战」,而是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科学决策,亦符合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深层次关系调整。麦肯锡最新报告《中国与世界:理解变化中的经济联系》指出,近年来大陆对世界经济的依赖度在降低,世界对大陆经济的依赖度反而在上升。这充分说明:第一,大陆经济转型已经「行百里者半九十」,内需市场潜力已得到释放,消费跃升至经济「三驾马车」首位,自给自足的工业体系和市场规模足以应对各类外部危机。第二,大陆已全面融入全球技术价值链,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但在电动汽车机器人半导体等领域,仍有技术盲点受制于人。

这两项特征,都与台湾参与大陆经济崛起进程息息相关。过去30年,台商在大陆各个区域板块及产业版图,都占据重要位置,是镶嵌在大陆经济中的一颗颗宝石,让大陆经济熠熠生辉。随着大陆经济的崛起、两岸实力对比的变化,及大陆与世界经济关系的逆转,原有的镶嵌关系已经不能适应新情势和新要求,台商甚至成为被辅导转型的对象。台湾仍然领先全球的技术,如半导体,大陆已经通过企业兼并、人才吸引等方式争取了3000名台湾精英人才,两岸经济关系正在加速「融合」。

相较于「镶嵌」,「融合」的主体是全部生产要素,归根到底是「人」的融合。有别于过去台企镶嵌于大陆,随着两岸体量的日益悬殊和主导权的转移,台湾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会以「化整为零」的方式进入大陆,与大陆产业链与市场融为一体。在两岸经济关系从镶嵌到融合的过程中,大陆应彻底打开市场,让台湾各行各业毫无门槛、同等待遇地参与发展与竞争,而台湾的优势产业可与大陆共同组高科技中华队」,在国际竞争中共同开创属于中国人的黄金时代。

台湾门关得愈紧,大陆经济繁荣、社会愈安定,愈多台湾人会「用脚投票」加入融合发展大潮流,大陆显得更有自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