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嘉明湖高山症发作「呼吸困难」 加压袋躺2小时保命
▲高山症发作...少年登嘉明湖难呼吸,加压袋躺2小时保命。(图/记者严云岑摄)
16岁的和小弟今年7月与母亲一起去攀登嘉明湖,晚上11点时,于海拔2300多公尺的避难山屋,出现头痛、呼吸困难、喘不过气、脸色发青等症状,血氧浓度更降到61%。所幸台湾野外地区紧急救护协会在不久前于山屋放置了「携带型加压袋(PAC)」,何小弟躺了2小时后,血氧浓度回升到91%,在症状解除后,摸黑下山求医,终于保住性命。
台湾野外地区紧急救护协会副理事长王士豪医师表示,急性高山症是在2500公尺的高山上,出现头痛、头晕、虚弱、呕吐、睡眠困难等症状,若症状加剧,还可能会出现意识不清楚、走路不稳、呼吸困难、喘不过气、昏迷等脑水肿与肺水肿症状,若不紧急处置,患者会在6小时内快速死亡。
目前对高山症病人的救援,主要是靠人力搬运或者直升机运送,前者耗力,后者烧钱。王士豪说,每出动一趟直升机,就至少要烧掉2、30万元,若不当使用,常为国人所诟病。7月更有民众被箭竹割伤眼睛,1人受伤「8人共乘」的滥用事件传出。
▲直升机救援价格昂贵,出动一次动辄2、30万。(图/记者陈冠竹翻摄)
为了让罹患高山症的民众得到更紧急的救援,台湾野外地区紧急救护协会于2015年引进了在国外发明了1、20年的「携带型加压袋(PAC)」,加压带本体加上搬运费只要8万元,只要充饱气就能使用,减低救难成本。
王士豪说,PAC的使用方式很简单,只患者躺进充满气的加压袋,再密封起来,就能压力增加2个PS1,等同于降低了2500公尺海拔高度,患者快则2小时、慢则4~6小时,就能解除高山症症状。不过,由于患者出袋后,又要面对环境中的低气压,王士豪建议,患者可把握恢复后的2~4小时下山就医,保住性命。
▲加压袋可让气压下降到海拔2500公尺以下,许多高山症患者都靠它保住性命。(图/记者严云岑摄)
台湾野外地区紧急救护协会在去年5月正式启动加压袋计划以来,已经有多人因此受益,达成高山病零死亡率的目标。王士豪说,目前已有将近1000人学过PAC的使用方法,希望有志爬山的民众都来报名学习。
另外,目前全台40多个山屋中,还有30多个未放置PAC,协会想招募志工,趁秋天登山旺季来临前,将未放置的山屋补满。王士豪笑着说,PAC的本体加储存桶总共16公斤,他自己8月也会揹一个上去,「感觉揹上山的过程,比募款更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