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欧洲议会提台北价值 柯文哲:不一定要跟随美国、大陆

记者陈家祥/比利时布鲁塞尔报导

台北市长柯文哲访欧行的重头戏—欧洲议会演讲,31日晚间(台湾时间2月1日)在欧洲议会议员沙龙登场;面对要用全英文演说,准备许久的柯文哲难掩紧张,拿着iPad不断翻阅资料、练习。演说内容从柯文哲的自我介绍从政缘由等,一路讲到政治理念,当中包含世大运双城论坛同志大游行、开斋节等,强调台北是「涵纳西方价值华人社会」。

此次柯文哲在欧洲议会的演讲,于31日晚间19点35分登场,过程仅约20分钟。座上宾除了市府团成员外,还有30位欧洲议会议员应邀出席,设宴者为欧洲议会友台小组副主席 Andrey Kovatchev。

柯文哲首先自我介绍,称因为想要改变台湾的政治文化,因此2014年2月17日上午8点,值完大夜班、脱下白袍挂在墙上,便走出台大医院投入市长选举。他表示,台北人厌倦长久以来的政治斗争,渴望改变、渴望不谋私利、不为政党服务的人带领城市的未来,「他们非常绝望,所以他们选择了我。」

此外,柯文哲也提及上任以来积极推动的市场改建,强调要让人民相信政府,「不管前任市长做不做,我相信,应该坚持做该做的事」,过去老旧市场改建需耗时超过4年,因此前几任市长并未着眼于此。

而上任至今持续举办的「台北上海双城论坛」,也成为柯文哲宣传的重点。他表示,世界关注台湾海峡两岸的关系发展,而台北与上海这两个两岸最大的城市,每年合办台北上海城市论坛,这是海峡两岸城市交流的例证,「不管中央政府由谁执政,我们成功地把论坛办下去。」

柯文哲也提到,自己的理念是民主、自由、多元、开放、人权法治及永续。此外,台北经验更是独步全华人世界,可以涵纳穆斯林开斋节、同志大游行,没有言论审查,把西方的价值观融合进华人社会,「我想,这就是台北价值。」

▲柯文哲。(图/记者陈家祥摄)

柯文哲致词全文如下:

各位议员、曾大使,大家晚安,我是台北市长柯文哲。身为第一位从台湾来到欧洲议会演讲的市长,我感到相当荣幸。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进步价值 光荣城市」。

城市在这世界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现在的城市人口已超越乡村。世界都市化的趋势,会越来越快。我相信,这对世界是好的,因为城市提出的不是问题,而是解决方案。我担任市长,就是要解决市民每天生活的问题,着重于解决问题,不分党派。我常说,只要把每一个小问题解决了,就不会有大问题。

先介绍我自己,我的背景与大部分台湾的政治人物很不同。我在台湾大学医学院当外科医师超过30年,事实上,在当市长之前,我还担任台大外科加护病房主任长达17年。我医师生涯的日常就是看诊、开刀、研究还有教学。后来,2014年2月17日上午8点,我值完大夜班,脱下白袍、挂在墙上,走出台大医院,投入当年市长选举。

为什么没有从政背景的我个人生涯大转弯,决定投入台北市长选举?因为我想改变台湾的政治文化。台北的人民已厌倦长久以来的政党对立、政治斗争,他们渴望改变、渴望不谋私利、不为政党服务的人带领城市的未来。他们非常绝望,所以他们选择了我。

我不具政党背景,没有甚么可以失去的,所以我尽力去做。如果失败,就是回去当医生而已,而且论收入来说,医师的收入还比市长还高。

因此,当年的选举口号是「改变台湾从改变台北开始,改变台北从改变文化开始」,我的选举团队是在网路上号召年轻人来参与;我的选举经费依靠小额募款、甚至提早停止募款,并且在投票前公开所有竞选帐目。我们赢得了选战,这代表台北市民改变台湾政治的决心。

我的价值理念是民主、自由、多元、开放、人权、法治及永续。我是医生,也是教授。我喜爱阅读、思辨。前半辈子,我是个自然科学背景的人。后来我把这些价值以及科学方法带入我的施政,让我们来看看,这样是否真能为人民带来更好的生活?

2017宜居城市评比

经济学人发表的2017全球宜居城市排名报告,在所有140个宜居城市里,得分为80分以上的城市,就算生活品质优良。全球第1名是澳洲墨尔本,而欧洲城市排名最前的是维也纳,位居第2。总体来说,排名前面的城市,还是以欧洲以及北美为主。

华人文化圈里排名最前的5个城市,依序是新加坡(90.4分)、香港(88.8分)、台北(83.9分),再来是大陆苏州(75)、大陆北京(74.9)。和苏州、北京相较之下,台北在Healthcare、Culture & Environment还有Education项目表现较好,Stability以及Infrastructure项目则同分。

这些指标显示出,民主、自由、多元、开放的社会,基本上就是现代宜居社会的必要条件,也才能吸引人才,提升经济竞争力。这些都是软实力,也是台北的强项。

台北经验独步华人社会

各位可以看到,我一直拿台北跟华人社会比较。华人社会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与价值观,西方社会也有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但是如何将西方价值与观念融入华人社会?台北克服了挑战,并且成为一个很好的范例。台北处于华人文化圈内,然而已经把进步的西方价值涵纳进我们的社会。

身为台北市长,我希望我们在台北尝试的改变,会扩散到亚洲其他城市。接下来我将分享几个实践理念的案例。

正义:2016年,台北的房价所得比为15.64。这表示,一般的家庭要花15年以上的所得,才能买下一户一般的公寓。住房问题的确是一个大问题,尤其对青年来说更是如此。我们的解决方案是,透过更多的只租不卖的公共住宅,提供给需要的市民、以及在台北工作的人民。新建的公共住宅,都会是绿建筑智慧建筑,纳入在地安养以及社区幼托的服务-让大家在台北安居乐业。到今年为止,约1万2,000户的公共住宅都会完工或动工。未来,公共住宅政策将延续,维护居住正义、兼顾人民参与。

平等:台北是亚洲最性别平等的城市。性别平等若做好,可以解决劳动力不足,少子化两大问题,进而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台北除了有全台湾第一个地方政府成立的性平专责办公室之外,今年也会推动性别平等企业标章,这是借镜联合国及欧盟的做法。

公众信任:如果要看一座城市文明的程度,就看厕所,如果要用三分钟了解一座城市,就去逛他们的市场。让人民相信政府,不管前任市长做不做,我相信,应该坚持做该做的事。老旧市场改建,通常会需要超过4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前几任市长并未太着眼在此。如今,环南市场经费55亿台币完拍板,并预计于3年内(2021年)就能全部完工。它将符合绿建筑、智慧建筑标准,可容纳超过1,000个摊位。

开放:世界关注台湾海峡两岸的关系发展,而台北与上海这两个两岸最大的城市,每年合办台北上海城市论坛,这是海峡两岸城市交流的例证。不管中央政府由谁执政,我们成功地把论坛办下去。

台北、上海彼此努力达成共识,即追求两地人民的福祉,因此双方能继续合作下去。

不要害怕失败:2016年2月,我骑脚踏车从台湾最北端的灯塔出发,一直骑到最南端的灯塔。这种「Just Do It」的精神再度在2017台北世大运实践。这是台湾首次举办如此大规模的国际盛事,近1万2,000名选手及贵宾从134个国家来到台湾。让台湾人民相信We can do something impossible. 我们是个海洋国家,如果我们失去了勇气,那我们什么都没有。

台北世大运的精神是,「台湾走出去,世界走进来,让世界看见台湾」。

2017台北世大运把台湾人民的自信心都提升起来。一开始,有些人抱持怀疑、批评的态度,到后来他们很期待台北世大运的到来-台北世大运让他们很惊喜,也很感动。我相信,这场活动的记忆会存在所有台湾人的心里。 世界走进台湾,台湾走进世界

我认为,向世界学习是很重要的。我上任以来,每一次出国参访,对我来说都是宝贵的课程。我把很多宝贵的经验带回台湾,然而,让世界认识台北也同样重要。这也是我愿意去其他台湾市长没去过的城市的理由。这一趟旅程,我将是台湾首度出访土耳其的市长。

台北,进步价值的光荣城市

台湾中研院许倬云院士,过去曾担任瑞士日内瓦大学、捷克查尔斯大学的汉学讲座。他观察到,近年来有些国家的选举结果显示,许多选民只顾私利,抛弃了基本价值。富人动用金钱操纵媒体、媒体则控制了公众舆论。另外,工业化生产的效率巨大,但往往榨取大自然近乎掠夺一空。这些现象,有别于传统华人文化里,讲求个人与群体、个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那么,在各种思想与价值冲突的十字路口上,台北的位置在哪里?

表面上看来,台北就像其他华人社会一样,我们重视家庭、传统与教育。我们鼓励合作而非竞争。我知道我讲的是刻板印象,但就像我方才说的,这只是从表面上来看。若你深入看,台北与其他华人社会很不一样。我举几个例子。我们有很活跃的公民社会。台湾的NGO或NPO数量大到难以掌握,但一般粗估大概是超过1万个。

没有审查制度。「无国界记者」发表新闻自由指数排名报告,台湾是世界上言论自由程度很高的国家;「无国界记者」并在最近将亚洲总部办公室从香港移至台北。有个道理是水往低处流,记者往自由的地方跑,大家应该知道我想表达什么。

去年的开斋节活动,有5万名穆斯林在台北车站与亲友一同庆祝。同样在去年10月,12万人参与同志大游行,规模为亚洲最大。另外,大法官还作出了同性婚姻宪案,好多外国朋友特别飞来台北,见证这同性婚姻权利的里程碑。你们可能疑惑,为什么这些可以和谐地存在于台北?

我想,这就是台北价值,将西方社会中进步的价值,涵纳进华人社会来。

台北不一定要跟随美国、中国大陆或是其他国家的脚步走,我们应该是朝向我们自己的价值与信念前进,那就是民主、自由、多元、开放人权、法治以及永续。为什么?因为这些价值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准,同时,这些价值与信念也是我当初当选的理由。这些呼应了欧盟的基本权利-尊严、自由、平等、团结、公民权以及正义。这也是欧洲城市应该与台北交往合作的理由,我相信若双方合作,彼此都会受益。

大家都知道甚么是对的甚么是错的,但是为什么对的事情不坚持下去呢?台北市民投票给我,不是因为我遵守既有的政治规则,或跟现在的政治文化很契合,而是因为我相信人民本来就相信的,并且为此挺身而出:民主、自由、多元、民主、开放、人权、法治以及永续。

而且,我会坚持这样的价值与信念,继续奋斗。

我永远会记得,台北市民投票给我,不是要我适应这个政治文化,而是要我去改变它。

谢谢各位。

》》》追踪柯文哲欧洲行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