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泥岩遇水软化 柴山最多1年滑进台湾海峡20公分!
▲柴山地滑最严重曾1年移动20公分。(图/高雄市政府水利局,下同)
位于高雄西滨海岸的柴山除了猕猴数量繁多之外,每到雨季加上海浪侵蚀,底层的泥岩软化整座山就会往台湾海峡的方向滑动,平均每年地滑幅度大约有10公分,最夸张曾经滑动20公分,经过多年整治,去年缩减至6到8公分。高雄市水利局坦言,柴山地滑无法阻止仅能延缓。
柴山是高雄市唯一临海的珊瑚礁高地,地层则是由石灰岩及泥岩组成,因此,每到5月至10月之间的雨季,受到雨水集中冲刷、地下水位上升及海浪侵蚀,导致底层泥岩软化,造成上方的石灰岩层滑动或是陷落,柴山大道以西的部分才会持续朝台湾海峡方向滑动,平均每年约滑动10公分左右,最夸张的纪录曾滑动20公分。
▲▼柴山每年平均会往台湾海峡滑动10公分左右。
高雄市水利局坦言,柴山地滑现象无法阻止,只能透过整治延缓滑动的幅度,去年的移动幅度已缩减至6到8公分,但为了增加民众的防灾应变知识,昨日(24日)则在中山大学举办鼓山区土石流防灾演练,毕竟鼓山区辖内就有3条土石流潜势溪流,而且都位于中山大学校区。
水利局自民国100年开始监测柴山地滑情形,101年即着手在民宅集中处导入自动化即时监测及警报系统,监测系统内容包含地中伸缩计、自计式雨量计、GPS定位仪搭配影像传输以及警报系统,万一灾害真的发生,才能及时发布警报、应变,以确保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