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更、重划 拟强制兴建社宅
随选举将至,三党候选人政见最大共识就是续推社宅。 图/本报资料照片
社会住宅历年累计达成数
社宅用地难寻,据了解,内政部正在研修住宅法及相关配套,除以土地开发及联合开发等方式取得兴办社宅用地外,未来市地重划、区段征收或都市更新将「依法」规划一定比率做为社宅,让社宅回馈常态化,并让「社宅自己长出来」,预计最快明年推动修法。
蔡政府定下八年20万户的社会住宅政策目标,也就是2024年底「直接兴建社宅12万户」及「包租代管8万户」;随选举将至,三党候选人政见最大共识就是续推社宅,副总统赖清德也再开支票,喊出下一个八年的大目标,「直接兴建社宅」和「包租代管社宅」都各别要达到25万户,累计50万户社宅。
为了增加「直接兴建社宅」,据悉,内政部规划从住宅法第5条去延伸,或从社宅专章去发展调整,未来都更、重划区大开发,将明定回馈一定比率的社宅或规划一定比率社会福利设施用地,让社宅回馈常态化。
官员表示,目前开发案、都更容积奖励都采「审议制」,个案建议社宅数量或社福设施用地比率,但并无法源依据,均依个案委员会评估认定来执行政策;内政部打算逐步让「政策入法」,若有涉及与公部门的合作开发案或申请都更容积奖励,将依法要规划或回馈社宅。
现阶段,国土署城乡分署已跨部会盘点全国逾500处闲置国、公有土地,并从当中挑出符合区位、环境及基地条件约250处可兴建社宅用地;也因应少子化趋势,着手与教育部配合相关转型进程,让私立大学退场后的校地,透过变更社会福利设施用地,作为社宅使用。
赖清德也说,除私立学校退场外,在都更、区段征收或市地重划时,可取一定比例的土地来盖社宅;甚至私人兴建的房屋、大厦,给予容积奖励或其他奖励措施,要求一定比例的社宅供政府来使用,让社宅土地来源能多元取得。
官员证实,目前内部已有相关讨论规划,主要针对区段征收和市地重划大面积的整体开发,将纳入社宅用地。至于都更容积奖励回馈方面,官员坦言,确实有地方政府打算这样做,但都更分回的房屋较为零星、「未必有需要」,且每个建案成本结构不一,仍需细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