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政治转生 「蔡英文化」竟成国民党权人的救赎

总统府

国民党在2020年总统大选中大败,如何「改革」成为迫在眉睫的难题。当前两位角逐党主席补选者,包括现任立法委员江启臣,以及前台北市长郝龙斌,不约而同,皆将国民党的两岸论述视为改革核心要点。郝龙斌对于国民党的两岸论述改革走向,虽强调自己守护中华民国的信念,却一改蓝营过去在两岸交流事务上的「温良恭俭」,大炮重批北京不正视中华民国的存在,更不惜以断绝两岸三通作为要胁手段。此话一出引发的后座力仍在涌现,就连郝龙斌早年投效新党,也已直接发布声明断绝与郝龙斌的牵连。

无独有偶,江启臣一方则尽管强调党的两岸论述必须寻求党内共识,并且贴近民意。但江启臣对于国民党两岸论述改革的发言态度偏向保守,后头再补上一句「贴近民意」,便已暗示了国民党当前的两岸政策、论述与台湾大众民意如何相悖。倘若江启臣当选,是否意谓将重新拥抱国民党现阶段所秉持的「一中各表,九二共识」?显然外界不必抱太多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郝龙斌与江启臣,在对于国民党两岸论述改革一事上,前者磨刀霍霍,后者见树不见林,却不约而同均朝向「蔡英文化」的方向迈进。

忌「马」失前足 唯「蔡」首是瞻

首先,郝龙斌仿佛吃了炸药般爆出「断三通」言论,像极了蔡英文在2020年台湾总统大选期间操作「抗中」的「辣台派」。那段日子里,蔡英文嘴上虽说自己是「中华民国总统」,却借由香港「反修例」议题陆港两地之间吃尽豆腐。只是,现在的郝龙斌不重视台湾人民对于两岸交流的需求,遂把三通当成炸鸡排般发送的党主席补选筹码,某种程度上,郝龙斌操作的手法虽比蔡英文更辣了些,但当「抗中的民进党」与「抗中的国民党」摆在台湾选民面前时,挑选国民党犹如买下山寨品,谁胜谁败,答案再明显不过。

至于江启臣在大小访谈场合之中,千篇一律指称要等当上党主席之后,再来寻求党内对于两岸改革的共识,则活生生地像是2012年的蔡英文凭空穿越了出来。

回首彼时的蔡英文首度叩关总统大选,奈何两岸论述无方,仅以一句「台湾共识」试图抗衡马英九的「九二共识」,「台湾共识」终遭蓝营羞辱成「一盘空心菜」,不仅在台湾讲不清,到美国也一样讲不清,只因「台湾共识」的内涵说穿了就是「未有共识」,一切就等蔡英文当选后,甩锅所谓的「民主程序」找出「共识」,最后再作为与对岸往来的总则。对照江启臣如今在党主席补选的战法,举手投足间神韵相当。只是,借鉴蔡英文「台湾共识」在2012年总统大选的结果,事实证明,不清不楚终究妾身未明,讨不到便宜。

然而郝龙斌、江启臣为什么会出现「蔡英文化」的表现?若以「中间选民理论」检讨国民党2020年的败选,则有迹可循。

国民党在总统大选选前一直认为,在台湾选民分布版图之中,最能囊括多数选民支持的中心位置,仍旧是马英九任内的那一套「中华民国」佐以「九二共识」。仿佛那一套「创造性模糊」可继续在不断变迁的两岸关系以及美中台三角关系之中,继续其「朦胧美感」。殊不知,在民进党的加油添醋以及捡枪捡炮的操作下,选民的中间位置早已出现「偏移」,倒向了对民进党有利的那一方。

持平而论,政党存在的目的不外乎争取执政,姑且不论郝龙斌与江启臣对国民党的两岸论述改革是否过于媚俗及短视,均不脱为国民党争取多数选民支持的出发点,「情有可原」。

但是,郝、江,乃至于整个国民党都必须厘清,这一片看似吸饱台湾选民票数的「芒果干」浪潮,本质上仍不离民进党炒作及自产自销。大选期间传遍社群媒体的「今日香港,明日台湾」,就结果论,期间虽多有解放军、武警或要进港维稳的耳语,但事实终究并未成真。实际上,北京对于香港情势依旧保持克制,任港府回应,方是中共当局对于香港制度抱以尊重使然。类似的道理,法国此前也历经一系列「黄背心」的动荡,惟在台湾大选中又怎么没听到「今日法国,明日台湾」的宣传剧本?故明眼人都清楚,民进党打的是什么算盘。

如今国民党妄自以为分食「芒果干」能解一党存续之危,不仅未看透民进党的选举行销,更是对国民党过去长期路线的自我否定,甘愿自舍政治分歧领袖的地位,弃本次大选中仍表态支持国民党候选人的552万台湾选民,乃至于马英九时代的约700万台湾选民于不顾。郝龙斌、江启臣若持续走入上述两种「蔡英文化」,最后弄得进退失据、猪八戒照镜子,也绝非偶然。

国民党应当看见「三种蔡英文」

退一万步而言,「蔡英文化」也并非全盘皆墨。遥想蔡英文于2008年,民进党遭遇陈水扁贪腐风暴迎面痛击而奄奄一息,此时蔡英文以「废墟里的白玫瑰」之姿接下民进党的烂摊子,明明不被看好,8年后却成功率领民进党全面执政,攀上前所未见的政治巅峰。在这过程中,蔡英文将民进党传统上的草根与街头抗争加以改造,大力邀集扁朝政务官专家学者脑力激荡,分析政策议题,并提供党籍立委问政炮火,使民进党在台湾政坛取得社会议题领导者的地位,而不再只是会流血冲撞莽汉

尤其蔡英文在2012年台湾总统大选之中,又将民进党的价值聚焦在「公平正义」,关注起分配议题,把多年来不曾成为台湾主流的左派论述端上台面,彻底告别民进党历来每逢选举必打的悲情诉求、族群操弄。尽管2012年台湾总统大选最后的结果,对蔡英文及民进党而言不尽理想,但后来的故事你我再清楚不过,国民党自己搞砸了两岸经贸交流的红利分配,促使台湾民意的多数开始向一度左倾的民进党汇聚,致生民进党2014年、2016年两场选举巨大的胜利。就算放回2020年台湾总统大选,虽民进党以「芒果干」作为外显的选举主轴,但民进党执政团队仍以「有感减税」以及「托育补助」、「长照2.0」等社福政策,以争取民心。

如今,在「辣台派蔡英文」、「台湾共识蔡英文」,以及「左倾蔡英文」的三种「蔡英文化」之间,国民党未来党主席的两名人选偏偏没有师法最重要的第三种蔡英文,显见国民党并没有搞清楚自己为什么失败。说来也好笑,国民党作为被民进党操作「抹红」、「抗中」的介质,不仅已懒得替自己辩护,甚至还削足适履、服毒求生。一张「抗中牌」竟能唬住百年大党国民党,想必民进党也始料未及。

《多维TW》月刊0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