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落选院士 屠呦呦曾被戏称「三无」科学家

现年85岁的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凭借着研发出抗疟青蒿素(Artemisinin),与美国科学家坎贝尔、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共夺本届诺贝尔医学奖

屠呦呦于1930年在浙江宁波出生,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就读当时较冷门生物医药学系毕业后被调派至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工作。屠呦呦为人相当低调,尽管表现并不突出,但始终非常认真。由于中国「文革」前的历史条件,屠呦呦并没有博士学位、留学背景院士头衔,曾因此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早年虽曾几次被提名参评院士,但均落选。

1960年代,全球疟疾疫情严重,世界各国均难以控制。当时正值越战,在越南染上疟疾而死亡的美军人数众多,即使当时美国投入大量资源,仍无法找到医治疟疾的药物。而此时屠呦呦及其研究团队接受研究院受命,收集2000多条药方,编写出了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再针对其中200多种中药进行研究。历经380次失败后,终于在1971年发现中药青蒿乙醚提取物中性部分疟原虫友100%的抑制率,更在1972年成功分离出青蒿素。

屠呦呦也凭借着研发青蒿素,于2011年获颁有「美国诺贝尔奖」之称的拉斯克奖(Lasker Award),当时屠呦呦表示:「自小就看见病人如何被民间中医师治好,但我从没想过一生都会投入中医的世界。对于草药的好奇心,驱使着我继续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