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送中港警监督报告 12月底前递交林郑月娥

香港监警报告月底出炉。(图/香港01授权使用,请勿转载)

本报讯

香港政府修订《逃犯条例》引发的街头抗争,已持续超过5个月,由于警方执法手段惹来外界争议,监警会早前邀请5名国际专家,协助审视警方数月以来的行动消息指,监警会撰写首段研究范围报告进度,已进入「最后阶段」,有望在12月底前、圣诞节前后向行政长官递交报告。

当中涵盖由6月9日起的大型公众活动。而日期较前的事件,例如七一前发生的冲突,由于监警会有更多时间调查,报告亦会较详尽。综合而言,投诉最多涉及「疏忽职守」,其他亦有「行为不当」和「粗言秽语」等。

反对修订《逃犯条例》引发的示威活动至今仍未平息,屡爆警民冲突。消息指,监警会撰写报告进度已进入倒数阶段,预计最快可于圣诞节前后,即12月底或之前向行政长官林郑月娥递交报告,而今次报告亦将与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港、而衍生的投诉个案审查报告形式相近。

监警会除了以6月9日至7月2日期间的公众活动,作为首段研究范围外,其审视工作亦涵盖7月2日后的大型公众活动,包括7月21日和8月31日等日子。据了解,日期较前的事件,由于监警会有更多时间调查,报告将会较为详尽。

而与反修例相关公众活动衍生的投诉中,又以「疏忽职守」为主,其他投诉个案亦涉及「行为不当」和「粗言秽语」等。据了解,涉「疏忽职守」投诉内容主要是与7.21元朗白衣人无差别袭击事件有关,因为当时有大量市民报案及拨打999无人接听等事宜反观镜头血流披面,涉警员「殴打」示威者的投诉则较少。

警员无展示委任证亦为近月社会关注议题,至于会否影响投诉成立,据了解投诉警察课现时所接到的投诉个案,均须确认涉事警员身份,截至目前为止,仍能依赖警员编号以外的佐证,例如执勤时间、日子、地点等,核对警员身份。

【本文获《香港01》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