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初期难察觉 35岁后应有筛检意识
专家建议民众在35~40岁时就应有肺癌筛检意识。(联安预防医学机构提供/林周义台北传真)
39岁莫小姐不抽烟、很少下厨煮饭,却在员工健检发现0.5公分毛玻璃状结节,确认为肺癌1期。肺癌号称「沉默杀手」,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专家推测主因是发现太晚,拖延了治疗时程,建议民众在35~40岁时就应有肺癌筛检意识。
癌症蝉联国人十大死因第1名近40年,其中肺癌更是高居癌症死亡率之首,知名人士如陈建仁、辜宽敏、陈文茜等都深受其害。由于肺癌初期症状不明显,等到有症状再诊断,许多人常常已是第3或第4期,加上转移速度快、死亡率高,对国人健康影响甚钜。
联安预防医学机构总院长郑乃源指出,医学界普遍认为,吸烟是造成肺癌的最大主因之一,奇怪的是国内倡导禁烟不遗余力,吸烟人口也持续下降,但台湾肺癌死亡人数仍居高不下,民众千万别因为自己没抽烟就觉得没事,尤其高风险族群,更应该定期筛检。
肺癌高风险族群包括吸烟、有家族史、肺病、40岁以上、饮食不良等。郑乃源表示,无论是烟斗、雪茄、电子烟,或是会接触到二手烟的人,只要与烟沾上边,罹患肺癌的风险便会大幅增加,长期吸烟者罹患肺癌的风险更是不抽烟者的10倍以上。而具家族史者,可能先天的基因对肺部的保护力较差,又或者长期与家庭成员暴露在相同致癌物,罹患肺癌机率也较常人高。
另外,曾有过肺病者、年纪超过40岁者,也都应注意是否有罹患肺癌的可能。若感染人类免疫缺乏病毒(HIV),因免疫力较低,无法监控身体异常状况,罹患各类疾病的风险也都会增加,而饮食不良与体重过轻者也一样。另长期处于污染环境的民众,身体也会过度发炎,增加体内氧化压力或造成基因突变,导致肺癌上门。
要避免肺癌对健康造成影响,定期进行低剂量肺部电脑断层(LDCT)检测是关键。根据国健署LDCT筛检指引,高风险族群最好50岁之后定期进行检查,但郑乃源说,台湾肺腺癌诊断年纪多在45岁以上,甚至更年轻者也有一定罹癌比例,建议35~40岁就应有筛检意识。经检查无异状者,每3~5年追踪1次,高风险者则每2年追踪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