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丹寨样本
在“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遗工坊成果展”上,国家级非遗项目苗绣代表性传承人张桂英(右)正在刺绣
一条铺着青石板的街道自南向北蜿蜒1.5公里,街道两旁极富风情的特色商铺鳞次栉比:有蜡染工作坊、茶坊,有当地各色小吃店,有古法造纸小院,有苗医馆、银饰店,还有万达影城和时尚酒吧,以及4个极具民族特色的广场,高达26米的鼓楼是街上的标志性建筑。向东遥望,东湖的湖水泛着波光,荡漾在青山的臂膀里。这个被“诗意”包裹着的人间烟火之地,就是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网红”打卡地——丹寨万达小镇。
丹寨万达小镇街景
5月23日,为期9天的第二届中国丹寨非遗周在丹寨万达小镇落下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和旅游行业知名专家学者、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等参加了本届非遗周。
中国丹寨非遗周上亮点多
“我们是坐船过来的,早上在码头下船后就沿街观赏,正好赶上了第二届中国丹寨非遗周,可看、可玩的活动真不少!”活动现场,一位来自浙江的游客告诉记者。说话间,远处的芦笙声越来越近,身着盛装的苗族八大支系巡游队伍缓缓走来,这位游客赶紧举起相机,连连按下快门。
据了解,本届非遗周期间举办了第二届中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论坛、首届少数民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遇见多彩贵州——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和“锦绣黔东南”——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遗工坊成果展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受游客欢迎。
非遗周上,中国十大非遗绝技秀,如上海奉贤滚灯、贵州傩戏中的“上刀山下火海”、山西太原的风火流星、河南开封的撂石锁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引来叫好声不断。
“民族医药”丹寨行活动是非遗周上的一大亮点。首届少数民族医药非遗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传统医药专家和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少数民族医药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同时,全国各地十大名医代表还为来到丹寨万达小镇的游客义诊,邀请游客参与中医药非遗项目体验。
贵州是名副其实的非遗大省,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的“遇见多彩贵州——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展出蜡染、刺绣、剪纸等近百个非遗项目,在小镇“秀”出了贵州的非遗风采。“多彩贵州非遗周末聚”则展示了苗族飞歌、侗族大歌等多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吸引游客驻足观赏。
蜡染是丹寨著名的非遗项目,锦鸡是苗族的吉祥图腾。非遗周期间,组委会组织了千人手绘蜡染千鸟图活动。众多游客在代表性传承人的指导下,体验在百米蜡染长卷上绘制锦鸡图案。
全国首个非遗自驾游活动——“寻访黔东南最美非遗”大型自驾游也在非遗周期间举行了开拔仪式。这是一项将自驾旅游与非遗体验相结合的大型落地活动,同时,主办方还发布了最佳非遗自驾游线路,以期吸引更多自驾游爱好者前来开展非遗自驾之旅,带动丹寨乃至黔东南的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
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
作为本届非遗周的核心活动,主题为“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理念和路径”的中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论坛在丹寨万达小镇举办,来自全国各地非遗和旅游行业的专家学者出席。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非遗进景区的重要意义”“以生活的文化多样性维护促进旅游发展”“融入乡村振兴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等话题进行了阐释和讨论,并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理念和路径,从而推动非遗与旅游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的融合发展。
中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论坛现场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非遗要重归当代生活,在日常生活中重构功能、重建价值,这样才会持续扩展。市场机制在非遗保护和利用中的作用应该归位,要相信人民大众的文化品位和企业家的智慧。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邹统钎认为,如果不能赋予非遗新的形式、场景、意义和语境,非遗就会因远离社会而处于濒危状态,所以非遗必须融入现在的生活。非遗在旅游活化中的痛点之一是缺乏旅游方面的策划人。另外,非遗项目规模比较小、经济回报率低等问题也值得关注。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席建超在圆桌讨论中表示,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非遗进景区是基本切入点。
对此,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吕品田评价,保护非遗就是维护文化多样性,也就是维护文化旅游的根基。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形态及文化内涵。这和他们各自特定的生存环境、人口因素,以及他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方法息息相关,这显示了差异性。作为差异性在文化形态和内容上的体现,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特征非常明显,由此也呈现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丹寨是中国的“非遗之乡”,全县有非遗项目145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级24项。丹寨万达小镇于2017年7月开业,仅用半年就成为贵州省游客量排名前三的单个景区,并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贵州的热门打卡地。小镇从前期设计到后期运营都突出非遗特色,引入丹寨的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和16个省级非遗项目,包括石桥古法造纸、国春苗族银饰、苗族锦鸡舞、苗族蜡染等,非遗商户在小镇的经营业态中占比超过70%。
“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遗工坊成果展”现场
“非遗+旅游”在助力贵州乡村振兴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本届非遗周期间,在“锦绣黔东南”——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遗工坊成果展上,十几项多民族非遗歌舞表演、几十个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超百位现场展示非遗技艺的传承人、百余组反映黔东南文化遗产的摄影作品、上万件非遗文创产品悉数亮相,向人们展示了非遗帮助人们脱贫致富的生动实践成果。
丹寨万达小镇开业4年来,接待游客超过2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20亿元,给丹寨带来巨大综合收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表示,截至5月12日,小镇的旅游收入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46%,散客占比达79%。今年“五一”假期,人均销售额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51%。
据了解,今年万达集团为“中国芦笙第一村”排牙村新建的1000平方米芦笙文化展示馆已投入使用;多彩贵州公司投资兴建的非遗主题街区将于今年“十一”前开业;可容纳5000名观众的大型苗族特色斗牛场和萌宠乐园,将于明年“五一”前开业。这些非遗项目的融入将使小镇更加完善,使丹寨旅游跃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