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墙黛瓦里的乡村新墨色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陈鼎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7月06日 08 版)
坤沙村里,一幢幢徽派建筑鳞次栉比,绿水映着青山,好一派令人心旷神怡的田园风光。坤沙村地处黄山南麓,隶属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区域面积2.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00亩、集体林场1600亩,辖3个自然村,共有337户1165人。坤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立红说起村里的情况如数家珍,作为土生土长的坤沙村人,他看到村子变得愈发美丽、村民的日子过得舒心幸福是最开心的事。
曾经的坤沙村却并不是如今的模样。坤沙村的村民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从前村子里鸡鸭牛到处跑,走到哪里都是臭气熏天的。刘立红带头发动村民,对村子进行环境整治,集中解决脏、乱、差等问题,同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让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在2013年安徽省美丽乡村皖南片示范点考核验收中,坤沙村作为样本点,代表徽州区参加全省验收,获得皖南片11个区县第一名,并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镇、全省“五个好”党组织标兵、省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2019年以来,坤沙村逐步完成了村内道路硬化黑化、污水管道敷设、农田生产道路拓宽浇筑、水塘水渠清淤等建设项目,既便利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又美化了村居环境。良好的环境和基础设施进而推动了坤沙村旅游业的发展。刘立红介绍,坤沙村东邻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5A级景区——唐模,西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景区——潜口民宅,南面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4A级景区谢裕大茶叶博物馆。距合铜黄高速路口5公里、黄山高铁北站8公里、黄山国际机场20公里。“坤沙村周边景区多,坤沙村是中心点,具有地理位置优势,交通也便利,很适合发展旅游产业。”刘立红说。
1979年7月,75岁的邓小平克服交通不便等诸多困难登上黄山,并在山上发表了著名的“黄山谈话”。“黄山谈话”不仅为黄山的旅游产业指明了方向,更确立了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中国现代旅游业的序幕从此正式拉开。
9年后,黄山市(地级市)正式成立,下辖3区4县。其中,徽州区素有“黄山南大门”之称,辖4镇、3乡,自建区以来,始终将发展旅游业作为重要建设目标。2016年至2019年,徽州区累计旅游接待量达2247.38万人次,年均增长率达12.94%,旅游总收入151.72亿元。粉墙黛瓦马头墙,小桥流水老街巷,如今,一幅徽韵乡村画卷正晕染开新的墨色。
坤沙村的旅游经营模式吸引着周边的游人。“很多游客在周边的景区游玩后都会到我们村里来住宿,并且在我们的农家乐里进行采摘、垂钓、农耕文化体验等活动,老百姓家中的各种土特产也因此有了好的销路。现在很多村民都不需要再外出打工了,70%的人在村里就可以工作。”刘立红说。
2020年,坤沙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2.26万元,其中旅游业带动的收入占到了40%。刘立红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下一步坤沙村将与周边景区进行整合,打造“两日游”,让人们不仅“游在乡村”也能“住在乡村”。
在徽州区,像坤沙村这样的“美丽乡村”还有很多,它们凭借着整洁的村容村貌、地道的徽州风韵成为游客的“打卡地”。黄山市徽州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文旅融合发展中心主任桂权介绍,徽州区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发挥不同村庄的特色和优势,着力开展“微空间”打造工程。桂权解释说:“‘微空间’就是以一个村为单位,在保留农村原有风味的基础上,融入吃、住、行、娱、购等旅游元素,如此游客既能拥有旅游体验,又能感受到最真实的乡村生活气息,让‘烟雨徽州’‘田园徽州’‘村落徽州’成为徽州乡村旅游的IP。”
“美丽乡村建设”同时也为徽州区的老百姓带来了实惠,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比如富溪乡碣石村通过红色旅游的开发和建设,2020年一年获得了30余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样主打红色旅游的小练村,从2019年至今,仅红色旅游一项就为当地带来了超过6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餐饮、住宿、土特产销售等让当地老百姓实现了致富。”桂权说。
徽州区现拥有一家5A级旅游景区——古徽州文化旅游区(包括呈坎、唐模、潜口民宅),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等4A级旅游景区3家,黄山徽茶文化博物馆等3A级旅游景区3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处,省级特色旅游名镇2处。全区现保存有明清古建筑1200处,其中登记的文物点449处,国家级文保单位8处、省级文保单位7处,享有“徽派古建长廊”和“文物之海”的美誉。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黄山市徽州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将贯彻实施“文旅名区”战略,以文旅农体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工程,其中,包括利用乡村闲置民房发展民宿经济;扩展乡村农业采摘园;开展农耕文化体验游、摄影写生游等活动;利用乡村传统工坊和作坊以及徽州非遗基地,开展研学体验游等,旨在持续将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推进富民强村。
2021年07月06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