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其实是社会学 4阶段告诉你爱情从哪开始完蛋

▲当初两个人一起牵起手来,「想分手」就不会是一个人的事情。(图/翻摄PEXELS)

文/孙中兴(台大社会系教授)

分手,不只是一个人的事

三、五岁的幼稚园小朋友,讲起绝交总是「好,那就切八段!」非常俐落果决,今天吵架、明天和好都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在大人的世界里,一段关系感情)的切断与延续,牵涉到许多更复杂的外在因素与心理层面,还有千丝万缕的人际关系。既然恋爱要两个人才行,那么分手就不是一个人的事。分手牵涉到当事人,以及外在的人和事的因素。再也不是其中一个人说「切八段」、甩头就走就可以了事的。

分手的面向(phases of dissolution)

继前面提到的拓朴学四个模型之后,达克在一九八二年的研究中,进一步提出「分手的四个面向」(phases of dissolution)。他认为,分手并不只是双方互相交手的单一事件,而是一段由很多元素交互作用、复杂而漫长的心理过程,包括了单方面内心面向(the intrapsychic phase)、牵涉到双方的两人面向(the dyadic phase)、涵盖两人的社会网络的社会面向(the social phase),以及最后一个是坟墓妆点面向(the grave-dressing phase)。这些面向之间彼此并没有先来后到的关系,它们很有可能同时存在、同时发生,又对彼此造成不同的影响。

一人的独白:内心面向

这个面向,通常是单方面的「内在自省」,感觉到自己对这段关系并不满意,也经常是关系崩解的最初阶段。许多情侣在恋爱时甜甜蜜蜜、每天放闪,但一踏入婚姻,就好像从天堂掉进地狱,为什么?因为婚前没有谁该去洗碗、刷马桶、哄小孩和缴电费这一类的争执。

▲对感情有怨言,大部分的人第一时间不会向另一半吐苦水。(图/翻摄PEXELS)

不过,在这个阶段(面向)上,对关系的不满还局限在单方面,即使对对方有些怨言,也不见得会讲给对方听,反而是一些不相干的陌生人可能成为吐苦水的对象,像是男生可能会找打球的球友、打LOL的队友、买啤酒认识的便利商店店员,难免聊到「我老婆最近都摆着一张脸,也不知道在不爽我什么,问也不讲」、「动不动就跑回娘家还要我去接,几岁了,有没有这么不成熟」、「岳父又来要钱了,有没有搞错啊」,或像女生可能会找那个半熟不熟的百货公司柜姊、发型师,甚至是中午固定去吃饭的面摊老板娘,说不定会在短短二、三十分钟间听到女生抱怨「嫁给他又不是来当女佣的,老娘自己也会赚钱,凭什么要受这种气」、「婆婆没事就拿钥匙自己来开我家的门,老公只会当妈宝叫我忍耐」、「小孩难道是我一个人生的吗」。

这几年,这种吐苦水甚至还流行到网路上,各种网路社群「靠北老公」、「靠北老婆」就是随着这样的情况而诞生的。说归说,但在这个时候,心有不满的一方未必真的有想要离开对方、结束这段关系的意愿,如果和陌生人吐吐苦水就能纾解心中的压力和不满,或许也不会走到关系破裂的那一步。换句话说,每段关系也许都难免会遭遇这面向。

双方的互动:两人面向

相较于前一个阶段,两人面向就是冲突真正浮上台面,双方开始「向对方表示对关系的不满之处」的时候。这种互动、沟通的型态并不一定,有可能是理性的谈话,当然也可能是抓狂大吵、互丢东西。

这个面向其实是一个转捩点:此时沟通(或吵架)的结果,有可能在某个程度上解决双方的不满意,而使关系变得比较好、感情升温;也有可能吵到最后双方都没有共识,情况变得更糟,反而加深了要结束这段关系的决心。

一般而言,如果越过了这个阶段,进入「社会面向」,也就是将两人的矛盾诉诸第三方,关系破裂的可能性更高了。

▲开始向对方表达不满,矛盾越来越高涨。(图/翻摄电影《同床异梦》海报

►想看更多时尚资讯的分享,请加入《ET FASHION》粉丝团

闺密兄弟、双方家庭大混战:社会面向

如果两人的冲突无法经由彼此的沟通讨论得到共识,往往会向各自的社会网络寻求意见和支援,一个弄不好,会变成闺密对决兄弟、两个家族彼此互相呛声的难堪场面。台湾社会其实很常见到这一类的戏码乡土剧不是很爱演吗?阿龙在外面爱上了小三美琪,他的原配丽珠哭着向婆婆告状,结果婆婆说:「没办法啊,对方生了儿子。」于是丽珠只好包袱款款坐车回娘家,就是向第三方寻求支持和安慰的典型例证。

不论是闺密、兄弟或双方的家人,因为各有立场、价值观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当然很难站在中立的角度去评断是非—感情和婚姻里,有时候是非也实在很难说黑是黑、说白是白,总有很多中间的灰色地带。但这些第三方的建议和指示,在两人关系中却往往会发挥指标性的作用,例如:「我爸准我们离婚了!」问题是结婚的两方都是成年人了,这么重要的事情却由父母亲决定,说得过去吗?

值得一提的是,两个人的关系若真的逐渐走向崩解之路,这些因为婚姻或两人关系而成立的外在社会网络(岳父岳母、公公婆婆、对方的亲戚、同事或朋友)也会逐渐动摇、崩溃;这和我们的常识认知相差不远。

我们的故事,如何述说:坟墓妆点面向

最后一个面向、也是最常被忽略的面向,是坟墓妆点,也就是感情正式宣告完蛋之后,会怎么谈论这件事情。这个概念就像人死后要让葬礼风风光光地举行一样,只是和台湾人常见的、高低不平又略带阴森的墓仔埔不同,外国人的墓地经常是大树成荫、绿草如茵的墓园,墓碑上刻着墓志铭,纪录逝者生平事迹或表达怀念。于是「坟墓妆点」指的正是感情破裂的双方,在最后阶段、甚至到分手已经发生之后,如何记忆、回想和诠释这段感情的生与死—当然,两个人的故事有可能不是同一个版本

假如分手后,有人问起:「欸,你跟那个谁还在一起吗?」「喔,我们分手了。」「为什么?」

这时你就必须讲出一套理由:「我觉得我们两人不适合。」

可能忽然间,你就可以接受这个理由;或者这是你必须告诉别人的理由—难道能说「因为他觉得我是个烂人」、「因为我有外遇了,我骗他」,这些你讲得出口吗?对不对?

▲不管对外如何宣称分手,自己一定要知道原因别连自己都欺骗。(图/翻摄PEXELS)

这些「故事」当然有其特定的社会功能,不管在哪一方的故事版本里,多半都会合理化分手这个事实。提出分手的人,可能会有一百个理由,使分手这件事显得不可避免—「我们个性不合」、「她虽然很漂亮但非常懒散又凶恶」等等;而「被分手」的人,经常会在自己的故事中扮演无辜受害者的角色,大多将分手的责任归咎于对方。

不要小看这些故事,这些对自己有利的故事,不少是要有意或无意地强调自己在感情关系中具有的正当性,也为开始下一段新的感情铺路。举例来说,在班对里,如果有个人劈腿爱上别人了,势必有一套说词,以免从此在重叠的人际圈里留下「啊,他就是个三心二意的烂人/无情无义的臭女生」这种印象。再看看在八卦杂志和电视上互相抨击「你出轨爱上富商」、「你家暴害我早产」的夫妻,也很明显地印证了「一段关系破裂、各自表述」可以搞到多难看的地步。

不过,无论如何,无论你怎么对外宣称感情结束的原因,怎么说你们的故事,希望你在内心深处真的知道为什么这段关系会破裂。你的故事或许骗得了别人,但千万不要一起欺骗了自己。

【书籍推荐】

书名:学着好好分

★作者:孙中兴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4日

★建议售价:新台币34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