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当起“先行官” 群众跟着“发菌财”——单县龙王庙镇黄二楼村菌菇种植致富记

2025年1月1日,新年的“第一缕阳光”透过洁净的塑料膜,洒在金光闪闪的黄金菇上,令人产生诸多遐想。

单县龙王庙镇黄二楼村干部先行先试,首次将黄金菇引种大棚。“前年我们种植的是赤松茸,效益不错,但不如黄金菇,因此去年大家一致认为改种黄金菇好……”村党支部书记黄华说,现在黄二楼村干部都是发展农村产业的科技致富能手,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作为深受“先行官”影响的黄金菇种植户,蔡玉花颇有感触。她向笔者表示,群众都喜欢科技型的村干部,只有科技型的村干部才能带领群众一起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近年来,黄二楼村选拔3名党性强、会管理、能致富的优秀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4名政治素质好、群众基础好的优秀人才纳入村级后备力量;先后3次组织村干部到对标村学习村集体经济发展经验,提升村干部干事创业致富能力,打造联农带农新路子。

“我们的干部先行先试并不轻松,而且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发挥了很强的表率作用、引领作用和帮扶作用。”黄华说,村“两委”首先将22座大棚承包给村干部,让干部先行先试,实验性种植赤松茸,干给群众看。

种植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菌种培育、病虫害防治等诸多技术难题,一时束手无策,有的干部想打退堂鼓。村党支部接二连三开会打气充电,解决了大家的后顾之忧。同时“走出去”学技术、“请进来”解疙瘩,最终克服了这些难题,当年的赤松茸就获益33万元。

“干部走在前,啥事都不难。”这是黄二楼村流行的“顺口溜儿”。群众看到身边的村干部收益不菲,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先行官”摸爬滚打总结的菌菇种植经验切实可行,并向群众和盘托出。

种植规模大了,产量高了,销售是大问题。于是,村里成立了单县金丝园种植专业合作社,由党支部领办,与康润菌业公司签订种销合作协议,同时将本村扶贫车间、闲置幼儿园改造为“基地”,实现菌棒加工、菌种培育、菌菇种植、菌菇风干、产品包装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产出,每个环节都安置村民上岗增收。

目前,该村“先行官”已带动70多户群众“从家里住进棚里”,全村年棚均产出菌菇2000公斤,总产值200多万元,仅村集体收入就增加了40余万元。

笔者巡访菌菇大棚,接连碰到合作社社员苏瑞丽、代仁轩、翟秀华、王从根、张衍涛。他们有的在收黄金菇,有的在消除杂菌,每一张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喜悦。王从根说:“原来,我家大棚种植的是赤松茸,收入2万多块钱,看到有的干部改种黄金菇,我也跟着种了,目前黄金菇全部收完,比往年收益高出了10%。”

黄华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农村发展产业经济,并没有多少‘窍门’,只要村干部带头干,干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才能开辟一片新天地。”

采访随感:农村基层组织要引导群众把产业经济发展的“能人”“富人”“强人”选进班子,当好产业经济发展的“试金石”“领头羊”,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务求实效,先进带后进,带富一方百姓,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通讯员 刘厚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