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大校园事件的启示

(图/美联社)

近几周来,大规模的学生抗议浪潮袭击了美国各地的大学校园,这个活动的导火线是以色列和哈玛斯在迦萨不断升级的冲突。抗议活动始于4月中旬,当时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在校园内搭建了营地,要求立即停止迦萨的战火,并要求该校从战争获利的公司中撤资。

哥伦比亚大学的局势很快升级,警方介入并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抗议活动在全国展开。几天之内,包括纽约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罗格斯大学、西北大学等数十所其他大学也出现了类似的营地搭建和建筑物占领行为。抗议诉求总体上都集中在要求从与以色列军方有关联的公司撤资,并结束迦萨的暴力冲突。

随着抗议活动加剧,各大学的领导阶层都在努力寻求有效的对应策略。传统上,大学一直采用拖延战术来管理学生的激进行为,利用对话及柔软态度来营造一种示威者诉求得到聆听和考虑的感觉。从历史上看,它们有助于防止像越战年代那种大规模针对学生示威者的暴力事件发生。

但哥大采取强力手段的做法严重偏离了这一准则,引发了广泛批评。哥大决定让警方介入,抛弃了多年来大学为确保学生安全而殚精竭虑所建立的抗议管理规则。

抗议活动的广泛性及大学领导阶层应对方式的差异,凸显了大学在面对具两极分化政治色彩问题时的复杂挑战。一方面,容忍长期的干扰和占领行为可能会危及校园正常运作;另一方面,过于强硬的手段则可能进一步激化矛盾,并招致负面舆论。

哥大求助于警方的决定似乎严重失策,不仅引发了全国的抗议运动,也侵蚀师生对校长领导的信心。对于美国总统拜登而言,校园骚乱也带来了棘手的政治困境。起初,拜登对此基本保持沉默,但随着冲突和逮捕场景充斥新闻报导,他面临愈来愈大的压力。近日他终于做出回应,试图求取平衡,既肯定和平抗议的权利,也谴责暴力、破坏公物和扰乱校园的行为。

但拜登的谨慎态度两面不讨好,一些民主党人认为他应该更有力地支持抗议者,而共和党人则指责他对示威活动过于宽容。拜登的优柔寡断可能会疏远进步派和温和派选民,危及他今年连任的前景。

校园抗议浪潮提醒我们,大学校长必须扮演多重角色,不仅是学术领导,还是危机管理者、公关策略师,以及在面临激烈的政治和社会压力时的调解者。校长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将对学校的声誉、价值观和未来产生重大影响。(作者为台北商业大学前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