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剉冰事件(上)

文/尤菊芳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这几个月的新闻中好像出现了比较多的校园事件,其中当然也包括了「大学教授怒告学生(&他们的家长们)」事件所「贡献」的那几则。这两天我整理剪报,一份标题师师相护 孩子被打到送急诊」吸引了我的注意。这份剪报的日期不详,但内文中有一个非常耸动的小标师生霸凌弱势童」。

身为家长的我们送小孩上学,当然期待跟孩子关系最亲密的班导师能够对孩子们视如己出。不过,很不幸的,当保护者变成加害者而不自觉的时候,就会发生剪报中那位母亲所描述的情况:「有时老师为了争取孩子认同,也会跟着强势学生欺负弱势孩子。」

以下我要说一个完全不「血腥」,也不涉及「弱势」情境,但情境中的班导师,一样是霸凌事件的幕后推手。

故事背景:XX小学班亲会(15位家长+导师+10位家长缺席)讨论主题:园游会要卖什么?讨论结果:卖剉冰

如果按照往例,这个亲会纪录应如此一笔带过,然后发给所有家长。可是,这一回不知什么原因,会议记录P妈咪决定把班亲会的谈话内容变成「笔录」发给全班(但没找当事人来画押!)。过了三天,导师拿到P妈咪整理的文件,把它印给全班,还放上了班网,传了出去:

A妈咪(主席):我们来讨论一下园游会要卖什么东西。有几位妈咪建议卖剉冰!B妈咪:天凉了,卖剉冰不好。C妈咪:卖炸甜不辣不错,本小利多。D妈咪:甜不辣要用大锅油,太危险。E妈咪:可以煎萝卜糕来卖。C妈咪:E他家在批发萝卜糕。D妈咪:太过分了,怎么会想去赚自己小孩班上的钱?A妈咪:图利特定人士,会给人家说闲话,避嫌一下吧!E妈咪:成本价而已。我们会来帮忙。D妈咪:我们替他们做,就是剥夺他们学习成长的机会。C妈咪:大人要放手让小孩子要自己摸索学习。B妈咪:我们不要介入小孩的学习。A妈咪:E妈咪真的不该剥夺孩子们学习的机会,更何况有图利自家的嫌疑。我们投票表决。结果:剉冰胜出。(为什么到最后是大家一开始都不太喜欢的剉冰胜出?)

一碟挫冰成为造成校园霸凌事件主因? (图/东森新闻提供)

这份号称「要让其他的家长知道整个讨论过程」的班亲会纪录,其实并非反应实况的逐字稿。虽然没有变造,但因为部分内容被精心剪裁,任何正常的脑袋都看得出这份纪录别有用心。

话说当日,E妈咪急败坏质问班导师,为何发放这种非常例的纪录给学生,班导师说:「我不知道内容是什么,我没有看就发了。」E妈咪当然不信,因为E小朋友告诉妈妈:拿到这份纪录,立即感受到同学异样的眼光,他跟班导师说:「我明天不敢来上学。」班导师回应道:「不想面对还是要面对啊!」(OS:这样能安抚惶恐的小孩吗?)

班导师可能看都不看就把家长拿来的文件印发给全班吗?任何考得上教职的人都不会如此智障。文件他当然看过了,因为事后还曾卖乖表示:在发放这份文件的时候告诉全班「这是妈妈们间的谈话,大家不要太针对E小朋友。」只可惜这个「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作法,恰巧提醒了大家「E小朋友」的妈妈想图利自己,而且介入学生们的学习。

从那天开始,同学们嗅到教室中肃杀气氛,纷纷选边站了,孤立、杯葛、造谣、中伤等事件层出不穷──全都冲着E来!有一天,一个T小朋友跟E小朋友抱怨:「我这礼拜超衰,输了三次。」E问:「你们比赛什么?」T答:「不跟妳讲话啊!」(OS:唉!这不就又输了一次!)

这个故事结局,我想了几个个版本:(一) E一夜间长高15公分长壮20公斤,成为跆拳道社长,班上再也没有人敢再欺负他。(二) E加入帮派,找老大对欺负她最严重的B、C和D收保护费。(三) E默默忍受同学的误解和欺负,出现身心反应,变得退缩和极度缺乏安全感,有一天终于……有人被送去了急诊室。(OS:谁?)

未完待续。

●作者尤菊芳,目前任教于东海大学外文系。曾于 IC之音主持英语教学广播节目:《My English, My Heart 我的英文、我的心》、《ABC in Taiwan ABC在台湾》。目前为《ETtoday新闻云》合作名家。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