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浪费或节俭?研究证实:5岁就能看出来,与父母无关

生性挥霍还是节俭?研究指出5岁就能看出端倪。(图/记者一中摄)

国际中心综合报导

美国密西根大学最新研究发现,孩子5岁时就会对支出、储蓄有特定的情绪反应,而且这将转化为现实中的行为,并反映他们未来长大后的消费习惯。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情绪反应和消费行为并非模仿或来自父母亲。

密西根大学人类成长及发展中心研究员史密斯(Craig Smith)表示,「挥霍-节俭量表」(Spendthrift-Tightwad Scale)长期被用来测量成年人消费时所带来的情绪反应。从中可以发现到,精打细算的人在花钱时,往往会感到痛苦;而挥霍无度的人则因缺乏相关情绪牵制,容易不知节制且负债累累。

为此,研究人员也替儿童打造了一份量表,以此询问225名孩童分析他们花钱、储蓄时的情绪反应,并将结果发表在「判断与行为决策期刊」(Journal of 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

▲研究表明,孩子的消费情感与父母无关。(图/记者周宸亘摄)

实验中,研究者将1美元(约新台币30元)发给所有参与实验的孩子,让他们选择购买玩具或存起来。结果发现生性挥霍的孩子尽管不是很喜欢玩具,依旧倾向把钱拿去花掉,而生性节俭的小朋友,即便很喜欢玩具,仍倾向把钱省下来。

史密斯指出,若要预测一个人的消费和储蓄习惯,情绪反应不仅可以成为有效指标,还能用来预测实际的消费行为,即使父母约束孩子,情绪仍是真实的。

另外,这项实验同时也对孩子们的家长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小孩子的消费倾向和家长并不存在显著或直接的关联

史密斯说,年幼的孩子虽不具备消费能力,但及早了解孩子对消费的情绪倾向,有助父母对生性较挥霍的孩子尽早进行教育,好让他们培养正确的金钱观,并了解过度花费可能带来的后果。至于消费情感是先天还是后天、又受到什么样因素影响而形成,研究人员正在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