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军推联合作战 完善指挥链

2018年5月30日,第71集团军某陆航旅训练低空联合作战能力。(新华社

11月2日,解放军西藏军区某营举行授装、接装仪式,一批新型突击车正式列装。(中新社

2017年7月30日,解放军在内蒙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建军90周年阅兵。 (新华社)

大陆海军潜舰部队,多艘潜舰进行编队航渡训练。(新华社资料照片

中共中央军委相继于11月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合作战纲要(试行)》(下称《纲要》),及召开中央军委训练会议,并宣布解放军已实现「基本机械化」。这一连串动作代表着解放军在武器装备能力上已逐步赶上现代战争需求,且现代跨军兵种的联合作战指挥链问题也已获得基本解决。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军目标是: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资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2050年)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但为因应当前国际形势变化,解放军在完成上述建军目标的同时,也需聚焦备战打战,提高大国冲突及区域作战的联合作战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五大战区 各设指挥中心

共军资讯化及机械化装备逐渐普及全军,让单一军兵种有效地缩短了接战时间,但过去一涉及到跨军兵种的联合作战,却往往在指挥决策浪费了许多时间,因为这涉及到多军种联合作战时,海陆空三军到底要听谁的问题?也抵销了装备进步所带来的优势。

解放军2016年军改后,即在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下设立联合作战指挥中心,指挥全军联合作战。而共军东、西、南、北、中五大战区也各自设立了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中心,指挥战区下属的三军联合作战。显见共军完善联合作战体系工作从四年前就已开始,但并非将辖下三军指挥官召集到联合指挥中心就能有效实施联合作战,而是需要完整的作战法规体系,方能解决三军在指挥上的矛盾。

军种矛盾 实务有难度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高级研究员王云飞受访时表示,其实解放军这几年一直在按照《纲要》的内容在训练,只是此前并未要求强制执行,还在摸索阶段,而现在《纲要》公布后,就是要严格按此执行。所谓的「试行」其实就是正式执行,后续的完善修改已经是另外一回事。当前军种与战区之间的联合指挥编制已然完善,不会再有过去各军种重复建设的问题。只是当前在联合作战的手段上仍有不足。

这不只是共军会遇到的难题,从二战一直改革联合作战体系的美军直至今日亦然。因为固有军种之间的障碍以及传统作战与现代作战域的代差矛盾,在实际联合作战行动中难以跨越。各军种并不倾向在联合作战框架进行,而是习惯于在原军种部队的框架下展开;例如在「环太平洋·2018」多国海上联合演习中,美国陆军多域特遣部队的联合作战计划就受到空军作战中心的反对,原因是空军认为陆军试图建立一个绕过空军作战中心对于目标作战周期的目标工作系统。

各军种指挥官常因自身经历及层次的原因,在应对作战目标时,往往会只考虑目标的某一方面特征。例如,陆军的指挥官会习惯性考虑,通过规画火力来对目标实施打击;但现代联合作战则要求陆军需要考虑空袭、舰炮打击,海军需要考虑空袭、陆基反舰飞弹,空军需要考虑地面防空,且所有军种都需要考虑网电攻击。

两手准备 应对国际形势

王云飞指出,解放军与美军的《纲要》总体上差不多,但仍有所差异。美军是以作战型式来制定联合作战条令,如城市战、森林战、两栖作战等。而解放军则是基于整体资讯化、网路化、智能化程度,来制定作战条令。

解放军现在已为完成十九大建军目标及为应对当前国际形势的备战打仗上做了两手准备:一手是着力推进武器装备的进步,完善武器的资讯现代化;另一手则是推进联合作战管理上的进步,完善联合指挥体系的标准化两者互补,以求在30年内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并应用于台海等主要联合作战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