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景气再现蓝灯,别以「意外的蓝灯」视之
这颗蓝灯反映的不仅是景气,也是结构,虽不必惊慌,却应审慎检视一切总体数据,方能了解真相而未雨绸缪。图/本报资料照片
在台股欣欣向荣,加权指数25年来首度盘中超越港股恒生指数之际,国内景气却又拉警报。国发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内景气甫于9月终止连十蓝,亮出黄蓝灯,但到了10月,景气灯号又再度转为低迷的蓝灯。虽然国发会强调本次蓝灯是短期的,并罕见的于新闻稿指出:「预期11月景气灯号将再转为黄蓝灯。」不过,从当前国际政经风险看来,这一波景气复苏,恐怕无法这么乐观。
国发会的灯号是由生产、贸易、金融、投资、就业及信心等各个领域,选取九项指标来决定,除信心面直接采计信心分数,其余皆采计年增率,这意思是在连续12个月蓝灯之后,要再亮蓝灯并不容易。何以这么说?因为年增率是与12个月前比,除非景况很差,否则在基期效应下,过了12个月,灯号自然就否极泰来了,以此而言,11月是有可能如国发会所言脱离蓝灯,因为这一波蓝灯是自去年11月开始的。
但是,有没有例外?有的,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就曾经在脱离蓝灯后又陷蓝灯。2001年全球网路泡沫崩解,蓝灯不只是亮了一年而是亮了15个月。2008年国际油价大涨通膨罩顶,7月蓝灯再现,次月脱离蓝灯,各方原以为自此风平浪静,不料9月美国雷曼兄弟声请破产,金融海啸席卷全球,蓝灯又亮了九个月。至于2015年上半年蓝灯之后略见曙光,原以为天下太平,不幸的是,随着下半年全球景气降温,台湾等来的不是景气春燕,而是连续十个月的蓝灯。
这说明景气循环虽有规律,却也常因国际政经危机而出现变化,而且变化来得又急又快,如1970年代中东战争所引发的能源危机、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2001年网路泡沫、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还有2012年的欧债危机。这些危机平日里隐而未发,正在大家说平安的时候,风暴一夕而至,以台湾出口占GDP逾6成而言,面临风暴时自然是首当其冲,往事历历,如在眼前。
以历史资料来检视台湾这一波景气,我们会发现,如今的国际政经变数较昔日更多、更复杂,除了以巴冲突持续扩大,美中贸易对立估计也不会因习拜会而改变,此外全球库存去化仍需时日,加以俄乌战争未解,全球供应链重组纷扰、美欧货币政策胶着,这些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兹事体大,不可不防。由是观之,通膨率能否收歛、贸易量能否增长、景气能否复苏,迄今还很难说。
国发会自经建会时期,遇到景气亮出蓝灯,为免外界悲观,总会安慰大家,这可能是「意外的蓝灯」、出口疲势可望改善、年底前可望好转、分数继续下滑的机率不高等等,本次也同样告诉大家这个月的蓝灯是短期的现象,台湾经济仍处在复苏的轨道上。然而,从以下三项统计可看出,前面处处是荆棘,不容乐观;
第一、景气领先指标连续七个月下跌:国发会所编制的景气领先指标,10月较上月下跌0.71%,已连续七个月下跌,由4月-0.16%、5月-0.32%、扩大至8月-0.62%、9月-0.71%,10月也是-0.71%,从七个月的走势看来,跌幅非但没有收歛,还持续扩大。领先指标领先景气约四个月,以此而言,短期内景气还谈不上乐观,自应审慎些才好。
第二、外销订单及外销订单动向指数续疲:外销订单向来被视为出口的领先指标,10月外销订单年减4.6%,七项主要接单货品有六项仍较去年同月下滑,这项指标已是连续14个月衰退,下滑期间超过一年,显见跌幅之深。此外,外销订单动向指数反映有26.1%的业者认为11月接单会续减,认为会增加的只有15.7%,以接单金额所估算的外销订单动向指数48.8,创近四个月以来最低,业者对出口的预期依旧保守,甚至悲观。
第三、工业生产成长率明年初才能转正:经济部甫公布的工业生产指数显示,10月工业生产指数年减2.32%,已连跌17个月,依经济部研判,要等到明年元月才有机会转正,虽然台湾疫后消费成长,带动住宿餐饮、观光旅游等内需服务业,但从产业关联效应而言,由于制造业的「向后关联系数」大,当制造业长期走疲,服务业终将被拖累,以工业生产指数的走势看来,这一波景气变化还看不出乐观的理由。
我们认为,蓝灯再度出现,虽不必惊慌,却也不宜以「意外的蓝灯」视之,相反的,应审慎检视一切总体数据,好坏并陈,方能了解真相而未雨绸缪。正确的说,这颗蓝灯反映的不仅是景气,也是结构,这些年台湾经济、社会结构变化太大了,所有总统参选人都该思考这颗蓝灯的意义,筹谋善策并提出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