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十月景气是绿灯?还是黄蓝灯? 评政府统计季调问题

国发会日前发布十月景气,亮出连续第三个月绿灯,代表景气稳健复苏。然而,这个绿灯是经「变更季调方式」得到的,倘依原季调,则十月将落至黄蓝灯政府择此变灯敏感时刻改变季调,就算理由正当,然瓜田李下仍将落人口实,甚至伤害统计公信力,实为不智。

国人常听到景气亮绿灯、亮蓝灯,但未必知道编算方式,其实很简单,国发会每月综合季节调整(季调)后的海关出口工业生产、商业营收等九项指标年增率,汇整成综合判断分数,每项指标依成长率高低给1~5分,九项总分介于9~45分,所对应灯号由冷至热依序是蓝、黄蓝、绿、黄红、红五种,举例来说,当综合判断分数介于23~31分,对应的就是绿灯。

十月由于海关出口(依台币计价)年增率由前一个月的22%骤降至-1%,仅这一项就足以让综合判断分数减3分,加上制造业销售、工业生产、批发零售营业气候测验项项皆减分,概估十月最多只能得22分,好不容易连两月的绿灯又打回黄蓝灯,意味着景气由稳健复苏又转趋缓。

然而,国发会公布的十月景气分数是23分,而非22分,刚好跨过绿灯门槛,只是额外增加的一分从哪来的?令人好奇,细看九项指标,赫然发现原来天壤之别的九、十月出口年增率,季调后竟已旗鼓相当,原九月季调后的出口成长率17.3%下修至10.2%,而十月则由-1.0%调升至8.8%,正是此一「季调方式」的改变才加了一分,稳住了绿灯。

景气灯号的用意在呈现景气变化,因此自编制以来,九项指标除股价指数以外皆已经过季调,循此以降低毕业季、耶诞节、中秋节、农历年节等节气的干扰。此一季调方式虽行之有年,惟困扰所有统计部门的是我国许多节气是跟着农历走,春节有时一月,有时二月,中秋节有时九月,有时十月,加以夏秋两季台风随机出现,这使得季调的数字不尽如人意,也正因如此,直到如今政府所公布的出口、物价失业或工业生产等数据仍以原始数据为主,虽编有季调数字,但仅聊备一格

国发会也正因为通用的季调方式难以排除农历年节、移动假期等干扰,因此才在本次变更季调,希望能还原景气原貌,此一做法虽值得肯定,但在未经预告下忽然出手,就算理由再正当,也会启人疑窦,尤其又在变灯的关键时刻仓卒出手,且一出手就稳住绿灯,要说其中没有政治动机,没有上层压力,其谁能信?综观本次灯号发布及季调一事,我们有三点建议:

第一、灯号变更须建立制度:本次国发会对景气灯号的季调做了变更,但并未在「重要统计事项变更」中预告,直至发布当日经媒体询问才道出其中原委,这显示「重要统计事项变更」并未彻底落实,也显见目前主计总处单凭《政府统计编布作业要点》加以规范,漏洞百出。令人不解的是,日前刚获行政院院会通过的《统计法修正草案居然还删除原草案21条预告、重要统计事项变更的法源,大开法制倒车,此一条文若不恢复,非仅灯号变更制度难以建立,统计纪律亦将荡然无存。

第二、季节调整应精进落实:目前政府各机关大多运用计量模型(X13 - ARIMA)来排除季节因素,本次国发会之所以要变更参数,修正季调,正是着眼于时下季调难以排除农历年节、台风、移动假日对景气的干扰。身为统计主管机关的主计总处责无旁贷,应该把季节调整的精进做为眼前最重要工作,以让各部会的季调数字能端台面,不再是聊备一格。须知美、欧所公布的失业率、通膨率等总体指标皆是季调后的数字,我们虽有农历年节的干扰,仍应设法加以排除,而非加以回避。

第三、国发会应公布本次变更季调的内容:十月份依新台币计价的出口成长率经变更季调后,何以能从-1.0%变成8.8%,虽然中秋节、国庆连假以致工作天数较少干扰了景气的表现,但调整过程中有关参数设定是否合理,有必要公开,并且需明确的让外界知道日后启动此一新季调模式的条件。若不让这一切程序透明化,季调无异成了黑箱作业,如此将有害于政府统计公信力。

我们希望国发会本次处理季调的变更,能开启我国季调的新里程碑,须知,经济数据若不经季调,其涨跌有时反映的只是节气,而非景气,长期以来,我们政府部门由于对季调数字缺乏信心,惯于发布未经季调的统计,极易混淆真实的景气变化。本次国发会变更季调,过程虽然仓卒而欠妥当,然某种程度也曝露了政府统计在季调作业上的缺失,这也算是意外的收获,主计总处应乘此一机会,召集国发会等相关单位就季调一事研议订定行动方案,并彻底落实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