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合作对日抗战纪实——粉碎日军三月亡华幻梦(十六)

英国上海驻军总司令史摩莱少将感慨地说:「我们都是经历欧战军人,但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比中国敢死队员』最后保卫闸北英勇、更壮烈的事了。」

八百壮士孤军坚守四昼夜,连续击退了日军的数十次进攻,四行阵地仍岿然不动。中外记者纷纷涌向苏州河战地采访,「八百壮士」孤军奋战的壮举很快传遍全国,令外国驻沪军事观察员和毗邻租界内国际人士敬佩不已。

英国上海驻军总司令史摩莱少将感慨地说:「我们都是经历过欧战的军人,但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比中国『敢死队员』最后保卫闸北更英勇、更壮烈的事了。」

武装无法与日相比

直至11月1日,在接到统帅部撤退命令后,谢振元才率部撤退。英军司令史摩莱亲自指挥英军压制日军火力,掩护八百壮士撤往英租界内。

中国军队退至苏州河南岸后,由于中央作战军正面缩小,第三战区撤销了中央作战军,将部队划分为左、右两作战军,分别由陈诚张发奎指挥。

10月31日晨,日军炮兵航空兵向苏州河南岸丰田纱厂北新泾镇等处中国军队的阵地进行猛烈轰击。中午,日军第三师团的左翼部队在炮兵掩护下开始强渡苏州河,在周家镇、刘家宅附近与守军第八十八师、税警总团发生激烈战斗,展开逐屋争夺的肉搏战

11月1日,日军第九师团的右翼部队也开始强渡苏州河,一度占领姚家渡。守军第一七一师、第五十四师、第八十七师、第六十一师、第七十八师、第三十六师等部队顽强阻击,使敌无法前进。激战至3日,日军除少数兵力渡过苏州河外,主力仍被阻于苏州河以北地区。

淞沪大战将近三月,百万大军相互厮杀,两军作战处于胶着状态。10月20日,日军参谋本部决定向上海第四次增兵,命令第六师团、第十八师团、第一一四师团、国崎支队及野战重炮第六旅、独立山炮第二团和第一、第二后备步兵团,组成第十集团军柳川平助中将为司令官,在杭州湾北岸登陆,迂回上海,攻击中国守军侧背。又从华北抽调第十六师团增援上海作战。

至此,日军总兵力已达28万,国内仅余近卫师团和第七师团两个常备师团驻守,日本政府下了最大赌注,准备与中国军队在上海决战,一举消灭中国军队主力,逼迫国民政府投降。此时,中国军队已投入71个师又7个独立旅的兵力参加淞沪会战,大本营已无可调增援之兵,不得不将原杭州湾北岸守备区防备日军登陆的部队也调至上海战场

中国军队虽然在人数上占有优势,但在装备上根本无法和日军相比,在战略上更不能与日军决战。因此,顾祝同、陈诚等高级将领建议按照持久战的战略方针,迅速将上海战场的主力部队有计划地撤退至吴福线及锡澄线两条国防工事线上进行整补。

九国公约会议将于11月3日在比利时首都讨论中日战事问题,蒋介石从政略角度出发,命令第三战区的部队「在上海战场再坚持一个时期,至少十天到两个星期,以便在国际上获得有力的同情和支持」。11月4日夜,细雨蒙蒙,日军第十军在第四舰队护卫下,乘坐1百余艘大型船舰悄悄进入杭州湾。

5日拂晓,在舰炮与航空兵火力掩护下,第十八师团和第六师团分别从金山卫、金山嘴、金丝娘桥全公亭一带强行登陆。在此防守的只有六十三师的2个连,无法阻挡日军抢滩登陆。在上海指挥作战的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张发奎急调第六十二师、独立第四十五旅及第七十八师前往阻击,并令在青浦的第六十七军赶赴松江阻敌。

当夜,日军第十八师团进至亭林镇,第六师团国崎支队进至金山县城。陈诚再次建议迅速后撤,但蒋介石命令再坚持3天。

6日下午,日军先头部队已进抵米市渡附近,黄昏时强渡黄浦江,向松江前进。7日凌晨,第六十二师、第七十九师向金山县城及亭林镇日军进行反击,很快被日军击退。8日拂晓,柳川第十军主力渡过黄浦江,向松江县城发起攻击,第六十七军军长吴克仁率部与日军展开激战,连续击退敌人多次进攻。吴克仁军长在掩护上海守军主力撤退时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上海沦陷英勇抗敌

11月7日,日军参谋本部下令将上海派遣军和第十军组成「华中方面军」,由松井石根任司令官,统一指挥作战。为配合第十军登陆,松井石根下令上海派遣军各部分别向当面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9日黄昏,柳川平助的第十军攻陷松江,对上海守军形成合围态势,战局急转直下,中国军队面临三面夹击的危险。9日晚,守军奉令全线撤退,第五十八师第一七四旅旅长吴继光在指挥部队撤退时阵亡。

11月12日,上海沦陷,会战结束。淞沪会战历时三个月,日军先后投入十余个师团近30万人的兵力,动用军舰130余艘、飞机5百余架、坦克3百余辆。中国军队先后投入70余个师70多万人的兵力,伤亡20余万人,毙伤日军4万余人,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企图。(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