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合作对日抗战纪实——卢沟桥事变震惊中外(二)

29军大刀队一战成名,令日军闻风丧胆,从此扬威海内外

日军侵占东北、热河、察哈尔和冀东以后,对北平形成了三面包围之势,卢沟桥成为北平对外的重要通道。为了占领这一战略要地,促使华北自治,从1937年5月分起,日军频繁地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不断制造事端,使华北局势日趋严峻,战争的阴云笼罩在古老的北平城上空。

驻守平津地区的是宋哲元的第29军,辖4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1个特务旅和1个保安队,总兵力约十万人,分驻于冀、察两省和平、津两市。具体部署是,冯治安的第37师驻守北平西苑和保定,张自忠的第38师驻守天津,赵登禹的第132师驻河北,刘汝明的第143师驻察哈尔,郑大章的骑兵第9师和军部驻南苑

用血肉筑起新长城

其中驻守宛平及卢沟桥地区的是第37师第11旅第219团的第3加强营,辖4个步兵连,2个迫击炮连和1个重机枪连,共1400余人。第29军原系冯玉祥的西北军旧部,虽然装备极差,但治军严格。士兵除步枪外,还每人配发了一把大刀,聘请武术名家李尧臣为教练,全军习武

在长城抗战中,大刀队曾屡显神威,三次夜袭,出奇制胜,创造了用大刀、手榴弹打败日军的奇迹,坚守防线一月余,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顶住了日军2个旅团的轮番进攻,取得了喜峰口大捷。29军大刀队一战成名,令日军闻风丧胆,从此扬威海内外。

著名的《大刀进行曲》,就是根据第29军大刀队的事迹创作的,原歌词是:「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29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没想到,又是这支英雄的部队在卢沟桥头率先打响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第一枪,抗战的一天终于来到了。

1937年7月7日晚7时30分,驻丰台日军河边正3旅团第一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未经中方允许,荷枪实弹地来到卢沟桥北郊回龙庙附近,进行军事演习。22点30分,中队长清水节郎大尉传令休息。忽然演习场附近传来几声枪响,日军立即吹号集合,发现一名士兵失踪。清水中队长立即报告在丰台的第三大队长木清直少佐

一木大队长闻听后,一边报告在北平的联队长牟田口廉也大佐,一边带兵开赴卢沟桥。其实,失踪士兵志村菊太郎只是外出大便,返回时在黑暗中走错了方向,因此延误了时间,早已于20分钟之后归队,但清水中队长却隐瞒未报。

深夜12时许,日本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久太郎给冀察政务委员会打电话,诡称:「今日日军一中队在卢沟桥附近演习,但在整队时,忽有驻卢沟桥第29军部队向其射击,因而走失士兵一名,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

北平市长兼第29军副军长秦德纯当即回答:「卢沟桥是中国领土,日本军队事前未得我方同意在该地演习,已违背国际公法,妨害我国主权,走失士兵我方不能负责,日方更不得进城检查,致起误会。惟姑念两国友谊,可等天亮后,令该地军警代为寻觅,如查有日本士兵,即行送还。」

8日凌晨2时许,松井再次打电话威胁冀察政务委员会,坚持要进城搜索,否则「将以武力保卫前进」。为避免事态扩大,秦德纯市长一面委派河北省第三区行政专员兼宛平县长王冷斋与冀察外交委员会主席魏宗瀚等人通过外交管道与日方交涉,一面通知第37师长冯治安加强防御。

河北省政府主席兼第37师师长冯治安立即通知驻守宛平的第219团团长吉星文:「为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寸土都不许退,可采取武力自卫及断然处置。国家存亡,在此一举;设若冲突,卢沟桥即是你们的坟墓!」吉星文团长是著名抗日将领吉鸿昌的侄子,曾在长城抗战中率领大刀队偷袭敌营,一举将据点敌人全部歼灭,25岁就晋升为219团团长。接到师长电话后,他当即表示:「当本着师长的训示,以不惹事、不怕事的原则维持目前局势。但若日军硬攻时,必抱定与城、桥共存亡的决心,以维护本军名誉和报答全国同胞。」

8日凌晨,一木清直少佐率领大队主力五百余人与清水中队会合,在得知失踪士兵已归队的情况下,仍以「不明枪声」为由,提出中国军队撤出宛平东门,让日军进城谈判的无理要求。

守土有责死亦不退

守城部队请示第11旅旅长何基沣,何基沣旅长命令第219团:一、不同意日军进城;二、日军武力侵犯则坚决回击;三、我军守土有责,决不退让;如放弃阵地,军法从事。听到这样坚决的命令,守城官兵非常振奋,严词拒绝了日军的无理要求。

5时30分,一木大队长下令向宛平城发动进攻,中国驻军奋起还击,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了。日军一阵炮击之后,步兵蜂拥而上。吉星文下令:「坚守阵地,坚决回击。」守军依托城墙,奋勇抵抗。当日军接近城垣之时,守军枪声齐射,手榴弹居高临下在敌阵中开花爆炸。日军接连发动两次进攻,均被守军击退。(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