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生之死校安議題 生教組長:第一線教師已心力交瘁
新北校园喋血案引发社会关注,教育部今邀家长团体等单位座谈。新北市大观国中生活教育组长黄云清在第一线20多年,担任学务主任2年、生教组长17年,他说,教学生涯几乎都是在处理学生事件,很能深刻感受管教辅导的时代变迁,也能清楚了解法令调整,对老师们的限制与无奈,不该一味指责学校,结构性问题需要主管单位重视与协助。
黄云清说,看着第一线教师辅导制度的变迁,心中一直有满满愤慨,最近身陷一连串校安事件,已快压垮老师。他说,去年12月25日校园凶杀事件是全台悲伤的日子,身为第一线工作者,更能感受到这件事的重大冲击,即使不是该校的老师,每每想起此事,眼眶还是会默默泛起泪水。
黄云清提到,许多人疑惑为何学生会带弹簧刀到校?学校怎没有及时发现学生携带刀械或加强安全检查呢?究竟学校教育出了什么问题?他主张,教师辅导管教办法应修法,让学校可针对高风险学生进行安检。
他说,学生携带器械原因通常是自保或一时兴起带到学校,学生是否携带危险物品,大多是学生私下通报师长,老师再跟学生确认,学生携带危险物品是否愿意缴交出来,通常倚靠的的就是「师生的信任感」,以他多年来担任生教组长经历,最怕国三才转来的孩子,偏差行为严重的孩子,并不是只要管就好了,这些孩子在成长的历程中,因自身行为的状况,通常与师长会有许多冲突与摩擦,必须花时间才能建立信任感,至少要3至6个月,才有办法引导他,或是遇到冲突与困难时,他才会寻求老师的协助,国三才转学来的偏差个案,对学校是非常大的挑战与压力。
黄云清表示,当学生不主动缴交情况下,能强制检查吗?根据教师辅导与管教学生办法注意事项,搜查学生身体及私人物品的限制为维护学生的身体自主权与人格发展权,除法律有明文规定,或「有相当理由及证据」足以认为特定学生涉嫌犯罪或携带违禁物品,或为避免紧急危害者外,学校不得搜查学生身体及其随身携带之私人物品(如书包、手提包等)。如果没有发现违禁品,执行的老师就要冒着事后被申诉的风险。何谓「有相当理由及证据」?这类孩子在没有建立信任之前,安全检查非常容易被申诉侵害学生人权、给学生贴标签,老师是不是针对他,因此现在老师几乎都不会进行安全检查,以免遭到投诉。在没有修法情况下,学校根本无法进行所谓的安全检查,以保障师生的安全。
黄云清说,针对曾违法进出少观所个案,应赋予学校提供收容建议的制度,并确实执行,这类学生个案通常较为桀骜不逊,法律观念薄弱,视学校、老师、规定如无物,容易再有偏差行为。高关怀学生大都非导师一级辅导所能负荷,除个案导师、辅导老师,通常生教组是最常跟这些学生互动的老师之一,如果同时有许多个案发生,可能让生教组分身乏术,高风险、高负荷,会让人心力交瘁,也造成生教组经常找不到人,多校都是由代课老师担任。
「强化家庭教育功能的支持系统!」黄云清说,这些学生大多来自于功能不彰的家庭,可能是管教冲突、过度放任、无力管教,若无更强支持系统及约束力,通常学生返家后也是经常深夜在外厮混,应增加更多人力提供家长咨询,也可以扮演家长与学生的桥梁。
黄云清感叹,每次事件会一点一滴降低社会对学校的信任感,每一次新闻事件都让政府备感压力,为避免少数老师滥权、不当管教,就限缩教师管教的权利,好处是会减少不当管教的机会,也造成老师们在管教辅导特殊孩子的无力感,他认同管教辅导制度可以更人性化,但对于行为严重偏差孩子需要更强力的约束规范,才不会造成其他安分守法的孩子受害。
黄云清(前)带领学生骑独轮车,和学生互动很交心。图/黄云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