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拜登不是老番颠(沈迺训)

拜登第4度表明美国在中国武力犯台时将派兵协防台湾,在美台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应,多位专家认为拜登此举将制造「战略混乱」。(图/路透)

美国总统拜登自上任以来,已三番四次表态愿意协防台湾,近期一次几乎是采取「无条件支持」的态度,尽管白宫官员事后仍重申对台政策不变,但拜登在协防台湾一事上接近毫无保留退路的说法,不免引来美国已公开默许台独的议论。

拜登一改美国以往一边阻止北京萌生攻击意图,一边警告台湾切勿宣布独立,如此长年惯行的「战略模糊」政策并非突然,其导因于近年中国国力呈现长足进步,经济实力的提升,连带使得军事力量大幅增长,如美国再不遏制中国成长的势头,则中国成为东亚霸主的日子将提早到来,因此美国如仍保持战略模糊政策,其效果将是愈发薄弱。

美国改采「战略清晰」政策的根本原因,并非单纯想藉协防台湾来吓阻中国,而是为了提早因应中国已逐步取得在其周边地区军事优势的事实。拜登的假设应是,一旦中国决心攻台,则台独宣布与否早非重点,因此拜登说:「台湾对其独立有自己的判断,美国并未鼓励他们独立,那是他们的决定。」其本意应是一旦真正发生台独,美国也只好认了这个事实,诚非单纯为了默许台独而改采战略清晰政策,两者层次有别,必须辨明。

不管是「战略模糊」还是「战略清晰」,美国所追求的都是吓阻效果的最大化,无关于美国最终是否会协防台湾。而其目的不外是为了让中国认为战争的损失,将远远超过所得;手段则是美国会阻止中国取得战争利益,以及扩大中国的战争损失,透过惩罚性吓阻达到降低或迟延中国攻台的可能与时间点。

不论美国采取「战略模糊」或「战略清晰」,中国终究会假设美国协防台湾来规划战争策略,真正导致战争爆发的结构性因素,必然是中美国力对比的消长,以及双方各自在第一岛链范围内爆发大规模冲突的可承受程度出现逆差,可承受程度同时取决于两国各自相对利益的损失,并非只有中国单方面绝对利益的损失;反而是所谓的台独引战,以及美国一旦企图利用「战略清晰」政策,布局「诱捕」中国使之因消耗战而过度亏空国力,借此维持甚至永保美国独霸的优势,才可能会是导致战争提前爆发的意外性因素。

中国有无攻台意图实是次要问题,一旦中国夯实攻台的能力,则其随时能选择动武时机,彼时美国能做的已经十分有限,除非美国愿意付出重大人命伤亡,但也不能保证协防成功;更何况从美军始终未踏入乌克兰战场的迹象来看,实在难以想像美国会愿意与一个有核大国爆发战争。即便是以往的一战、二战历史,也都是在美国国力远胜于对手情况下,才愿意选择出兵对抗区域大国。

因此,拜登讲越多次协防台湾,并不能增加保证强度,应当检验其后续实质军事协防作为再议。

「战略清晰」不是阻止战争爆发的万灵丹,历史的经验更说明大国出自于利己的算计,往往导致了灾难性战争提早爆发。台湾该做的是不畏战但提早布局和平,进而争取更多有利于台湾的筹码,断不该将自己的安危寄托在不切实际的他国承诺之上,从而断送了避战的可能。

(作者为自由撰稿人)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