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德国议员团访台未敢踩踏「一中」红线(张晰)

德国国会友台小组表示他们相当喜爱台南的庙宇文化。(台南市府提供/李俊淇台南传真)

由德国6名跨党派议员组成的代表团于10月2日至6日访问了台湾。代表团访台期间的活动诸如参观、考察、座谈等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也未受到媒体的特别关注。不过代表团受到蔡政府接待之规格之高却有些引人注目。不仅外交部长为其举行正式欢迎宴会,甚至正、副总统、立法院院长也都亲自出面接见,和代表团合影留念。几位代表团成员告诉德国媒体他们不是第一次来台湾,但这次受到如此这般的高规格接待和礼遇却是第一次,颇有些受宠若惊。

高规格的接待说明蔡政府对这次德国议会代表团的来访极为重视,因为这是美国众议院议长裴洛西8月初访台引起大陆在台海举行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军演之后,一个欧洲大国代表团的来访。德国是G7国家之一,是欧洲有影响力的大国。如果德国代表团这次访台能够撼动一下德国的「一中」政策,台湾借此在德国进而在欧洲外交上有所突破,那无疑是台当局的希冀和盘算。

然而从媒体的相关报导来看,德国议会代表团的访台并未明目张胆地破坏德国政府坚持的「一中」政策,代表团本身也未敢踩踏「一中」的红线,访问成果恐怕也没有蔡政府所期待的那么丰硕。

首先从代表团成员的构成上来说,议会代表团的6名议员都不是德国政府官员,更没有德国议会议长领衔。访问台湾、支持台湾是一种时髦的「政治正确」,是议员自己的权力和选择。和美国议长裴洛西访台相比,德国代表团的官方色彩不浓厚。可能基于此,中国并没有大肆抗议,只是由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发了一份简短的声明,告诉德新社,中国政府敦促德方遵守一中原则,并立即停止与 「台独 」分子的交往:「中国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保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其实早在8月初裴洛西访台之后,台北驻德代表就曾透过德媒专访喊话德国政府高层「克服心理障碍访台」,尤其是建议德国联邦议院议长率团访台。德国外交部发言人8月8日对此表示,在「一中」政策的框架下,德国与台湾没有外交关系。发言人还详细说明包括德国总统、联邦议院议长、总理、联邦参议院参议长、外长、国防部长和联邦宪法法院院长这7人的职位由于「涉及主权」,「与台湾没有接触」。由此可见,这个德国议会代表团并非由德国政府派遣,基本上属于「非官方」,没有违反德国政府的「一中」政策。

再从代表团的名称上来说,德国也没有踩踏「一中」政策的红线。台湾方面把代表团称为「德国国会友台小组」代表团,其中的「台」貌似指的是「台湾」,「友台」貌似指「友台湾」。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代表团的德文名称是Freundeskreis Berlin-Taipei im Bundestag,译为中文是「柏林-台北议员友好小组」。注意名称中是「柏林-台北」,而不是「柏林-台湾」,更不是「德国-台湾」。

中国大陆对台湾的名称极为敏感,对任何有凸显台湾为一个国家的企图都不能容忍。 2021年立陶宛打破国际惯例允许台湾使用了「台湾代表处」而非「台北代表处」的名称,中国政府不惜降级中立外交关系,成为严重的外交事件。

德国政府显然吸取了立陶宛事件的教训,深谙「台北」和「台湾」一字之差的奥秘。代表团的名字中避免使用「台湾」,而是采用国际上的惯例,用「台北」代表台湾,这样就没有了支持「台独」之嫌。代表团的名称也可以说是德国政府坚持「一中」政策,不愿意破坏德中关系的一个例子。正如代表团里的议员们向媒体透露的那样,他们多次申请修改代表团的名称,但都没有得到德国联邦议院管理部门的批准。

台湾方面虽然将代表团称为德国议会「友台小组」,但不论是为代表团举行的宴会还是新闻发布会上,悬挂的横幅其英文翻译中,都老老实实将其中的「台」写成Taipei。这里恐怕多多少少有台当局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

国会议员有表达支持台湾的言论自由,但德国代表团议员的言论却也很谨慎,对德国政府的「一中」政策未敢越雷池一步。比如对台湾外长表达想要访问德国慕尼黑的愿望,媒体询问本次议员代表团团长魏尔胥(Klaus-Peter Willsch),对此他并没有画大饼,而是告诉德国之声:「谁能来,谁不能,我也希望这个规定能有更多松动,不过,这是一个有关身分与地位的问题,只有政府如外交部才能回答」。这等于给了台湾外长一个软钉子。

同是本次议员代表团团长魏尔胥,当被德国之声问到「您是否支持一个中国政策」时,他并没有进行直接的回答,而是说,「我们没有、也不必讨论这个问题。无可争议,这是两种不同的制度,这边是自由、法治、议会民主制,当然,我也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有着密切的经济交往,包括同德国。我们希望能找到一条健康的合作之路。」 身在台湾的魏尔胥,回答可谓中规中矩,未失平衡。

谁能说清楚德国议会代表团对台的5天访问能给台湾带来多少实在的利益,又能为德国带来什么实际好处?(作者为多伦多圣力嘉学院退休教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