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家里失火 德国议员倒是悠哉蹭台(雁默)

总统府提供

6名跨党派德国议员近日访台,没有引起什么关注,因为确实也没啥值得关注的交流议题,除了行礼如仪地赞台北几句,呛北京几句,摆摆姿态拍拍照,毫无实质意义。舆论都没啥兴致谈。

对岸其实也懒得「帮忙」炒作,念几句交差了事,毕竟,几个民代也玩不出什么鸟儿来。果真,这些议员一面「呛中」,一面强调自己不代表德国政府;一面说要与台湾签自贸协议,一面又澄清说这次不签协议。

曲线说自己「不算根葱」,也有点可笑,那你们来干嘛呢?到台湾纯旅游?还选在家中失火的时候?

说到最近的德国,那是真凄惨,梅克尔离开以后,这个国家的威望直线下坠,危机直线上升,窘态百出。

在俄乌冲突初期,欧洲大团结,始终专注于发展经济的德国,终于转向关注防务,西方立刻大做文章,说睡狮被唤醒了。然而,这几个月德国政界的拙劣表现,简直让各方傻眼——很想务实处理危机,却又始终被迫务虚;明知不能过于反俄,又不得不极端反俄。

这是真正的进退失据,总理萧兹民调支持度已跌破3成,不满意度高达6成。这届政府不但在国内引发不满,也在欧陆声名狼籍。

●欧洲「国相食」,德国引众怒

当人们的目光被乌克兰近来在军事上的斩获吸引时,欧洲其实已进入「国相食」的乱局。

失控的制裁,逼俄罗斯发动能源战,欧洲哀鸿遍野,为求挺过这次能源凛冬,小国群起要求欧盟为天然气采购价格设置天花板,想借由联合采购对俄国压价,但德国不愿意,理由是限制采购价不会增加供应量。

这理由不能说错,因为限价确实是昏招,俄罗斯可转卖其他买家,不会解决欧洲缺天然气的困境。不过,在议价能力有限的欧洲小国看来,在各方抢购天然气的环境下,小国很吃亏,大国却尽可高价狂买,造成欧洲在能源上的极度不平等,而德国是为了这个理由反对联合采购。

只是,抢购造成的能源价格飙升,与德国企业挺不住的高通膨,尤其是制造业,停工的停工,裁员的裁员,并纷纷动念将工厂移出本土,于是德国政府祭出2000亿欧元的补贴救本国企业。

此举再度引发欧洲国家的强烈抵制,因为补贴会造成另一种不平等,激烈的市场竞争深刻打击拿不出钱补贴企业的小国,欧盟的共同市场反而变成一场恶梦。

简单说,德国有钱高价购买能源,致使能源价格飙升,又有钱补贴本土企业,致使市场出现混乱,对于德国的自私,小国简直气疯了。

2000亿欧元占德国GDP的5%,是一笔巨额补贴,只能借由举债支付,小国抨击,为了抑制「欧猪」举债度日祸延大国,德国一向反对欧盟成员过度举债,现在德国为自保放松欧盟债务规则,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欧盟的根本矛盾是,有共同的货币政策,但财政政策却各自独立,这次德国可说激化了欧盟这根深蒂固的痼疾。

各国的抨击迫使德国不得不转向赞成联合采购天然气的政策,以求平息众怒。然而,对欧盟小国而言,这个转向未免太晚,因为德国已经买满90%的天然气,小国们也都已为德国炒作出来的高价买了单。

「国相食」就是这景象,作为全球最大的区域国家联盟,欧盟展示了什么叫做不团结,拉帮结派的结构,只有一个超强领导支配其余成员,才能成立。欧盟内部没有一个足堪作为大哥的成员,因为现在的全球秩序是单边秩序,也就是美国秩序。

只要欧盟没有产生一定程度能制衡美国的国家,欧盟永无可能团结。原本大家以为德国能堪重任,结果梅克尔一走,德国就被发现原来「没穿裤子」。

美国始终想支配欧洲,却也因自私而总做不成大哥,这次欧洲能源危机,美国非但不救欧洲,还只想分一杯羹,剥削战争利益,啃盟友的人血馒头。

●美国与挪威发大财

欧洲少了俄罗斯能源输血,只能全球找替代,而最大受益者不是别人,正是欧盟盟国,美国与挪威,这两个国家从欧洲危机中获取暴利,且丝毫不愿降价帮忙盟友,让欧盟怒火中烧。

「联合采购」只针对俄罗斯,并不针对美国与挪威,因此欧盟只能道德劝说「好朋友」降价。问题是,美国的能源产业是民营机构,美国政府若想帮助盟友就得干预市场,若真心想顾全大局逼民营公司就范不是不可能,但拜登政府显然不想透支自己的政治资产帮忙欧洲。

另一方面,同样遭受俄乌冲突打击的挪威,也不想帮助邻居,因为挪威将能源获益视为这次受俄乌冲突损伤,理所当然的补偿 。

挪威以「宪法要求政府最大限度地提高碳氢化合物租金」为由,拒绝为欧洲降价输出能源。这憋脚的理由让欧洲盟友既寒心又愤怒。

不过,产油国组织OPEC+ 间接抛出了救生圈,宣布日减产200万桶石油,此举震撼全球,并让美国暴怒。因为OPEC+减产会提高能源价格,等于为俄罗斯在寻求新买家时,因垫高的价格而不至于减少利润;但对面临选举的美国而言,高油价确保的是民主党的必然败选。

此外,欧洲也将受惠于油价飙升,因为美国会因此不得不向欧洲求助,而欧洲也能借此开采离岸石油(北海油田),这个途径此前因欧洲减碳政策而逐渐萎缩。

利益结构总是比言词更有团结功效,唯有美国求助于欧洲,促成「能源团结」的力量才可能更强。挪威也是小国,或许能一时抗拒欧盟要求降价的压力,但只要美国介入,挪威大概率也得低头。

●宗教式执念下的欧洲困局与「德国陷阱」

以减碳气候政策作为最显著的欧洲政策,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完全经受不住俄乌冲突的检验。标榜进步价值的欧洲,在光鲜的表象下,深藏宗教式的执念,减碳理想很快地奔向极端,脱离现实,成为一种经不起推敲的意识形态。

现在欧盟虽然有望推出应急政策,得以尝试联合采购以减少损害,但这也是两面刃,它「平均」了欧盟成员之间的落差,却也抑制了较强成员的发展,最终到底是成就了欧盟的「均富」,亦或是「均贫」,前景完全是模糊的。

无论能源新政效果如何,可以确定的是,它无法解决欧洲结构性问题,与意识形态心魔,因为即便没有俄乌冲突,欧洲的能源政策本来就是个大困局,德国的暴力废核,足称为一个显例。

事实上,欧洲的能源危机已经酝酿了20年,排斥化石燃料和核能,却缺乏稳定廉价的替代方案,而随着电力需求的快速增加,能源供应根本不敷所需,以致价格业已进入上升曲线。

过去十年,欧洲本土天然气产量减少了一半,导致现在进口天然气占欧洲消费量的83%,大量仰赖俄罗斯的输入,却又漠视俄罗斯在安全问题上的忧虑,最终导致了现在的结果。

非核政策是德国最愚蠢的决策,在绿党极端减碳的叫嚣下,梅克尔别无选择,只能仰赖俄罗斯供应天然气,而不是北欧与美国昂贵的来源。也算德国合该遭此劫难,现在这个极端政党,已是执政联盟的一员,萧兹又完全缺乏梅克尔调和鼎鼐的能力,所以才会进退失据。

遭美国「军管」的德国,经济就是一切,而能源是支撑经济的关键支柱,一旦能源政策陷入意识形态困境,德国经济危如累卵。睡醒的雄狮?为今之计,德国只有重新拥抱核能,才谈得上「醒」,没有经济力量,就没有扩军基础。

在家里失火的时候,这6名德国议员悠哉访台,到底能为德国带回去什么好处?看起来就是一无所获,只成就个别政客的虚荣。

因俄乌冲突而受创甚深的德国,现在最开罪不起的就是北京,又有什么底气打「台湾牌」?从梅克尔到萧兹,一天一地,由此可见国家领导人的资质是多么重要。

慢走不送,请德国议员们顾好家里的事儿,别来台湾蹭饭了。(作者为自由撰稿人)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