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习拜会谈重点是「会」 而不是「谈」(雁默)

美国总统拜登在「拜习会」以及与澳日韩等国会谈中,一再重申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外交部强调,维系台海和平稳定已是民主国家的高度共识。图为拜习会中美领袖合照。(新华社)

「美方应将有关承诺体现在具体行动上,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习近平重申的这句话,大致可概括中方对这次习拜会的定调,即不再相信美方「口头上」的外交承诺,不会被外交辞令迷惑,中美关系的关键在于「美方行为」。

作为对此次中美高峰会相对消极的一方,北京显然不期待美方的对华政策会有什么调整,这便是为何白宫在会前就强调,各界不必对习拜会有所期待,只是一个各自阐明立场的会议,美方打预防针的背景,当然是来自双方会前磋商遇到的巨大分歧感。

对中美双方而言,习拜会的主要目的是「同框」安抚世界各国,中美不会发生冲突。或更精确地说,双方借此场合表明「挑事的不是我,也不会是我」,显示自己是两极对抗时代里的被动方,好在未来各种可能的冲突中争取最多的支持。

美国在「裴洛西访台」事件上的主要挫败,就在于被视为挑事者,使得即便是美国盟友也难以支持美方。因此,拜登急于透过G20这个场合移除挑事者形象。而中方之所以愿意接招,也是考虑到若拒绝会晤,会被各国视为潜在的挑事者。

简单说,中美各自有其统战意图,是对习拜会应有的基本认识。

习近平借由这个场合,重申了几乎所有中方近年的对外表述,包含澄清,期许,反对,与警告,也正式开启了多极化世界的序幕,将「现有国际秩序」定锚于联合国成立宗旨,而非「美国领导下的国际秩序」。

中美对国际秩序的认知两异,决定了美方采取集团对抗的战略,反过来也强化了中方破解冷战思维的意志,而就目前的「战况」来看,美方处于劣势,因为中国大陆与世界的紧密联系,让美国很难凑齐集团对抗所需要的规模与「硬度」。

「美国队」愈难凑齐,美方布局就愈积极,坐实了自己就是「挑事者」,因此才急切寻求中美领袖高峰会,回到和平基调,强调美方不寻求冲突,以转化世界认知,粉饰自己的猴急。

换言之,美方的对抗姿态不会改变,只是想模糊「激烈竞争」与「冲突」的界线,而其积极强调建立「(新)护栏」,就是在确保无论美方如何「激烈」进攻,中方都不能以等比的力度反制。一旦中方采取以牙还牙的反击,美方就能反过来指控中方才是「引发冲突的挑事者」。

因此,中方从来不愿搭理美方抛出的「护栏」概念,甚而反将一军,强调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就是现成的护栏,无需多此一举,以遏止美方的步步进逼,避免让世界对于美方发动的「冲突」,理解成正常的「激烈竞争」。

在抽象意图之外,美方真正想借由习拜会达成的具体目标,是恢复中美因「裴洛西事件」而中断的官方往来,因为不如此,无从建立「新护栏」。

我不认为北京会立即恢复这些官方交流管道,因为「台湾政策法」还躺在美国国会里,下一届的众议院议长也扬言要访问台湾,地雷目测可见,因此中方当然不愿意让美方借由交流管道抵消「美方引发冲突」的事实。除非,中方有把握透过这些交流管道化解美方的进逼。

拜登政府的心口不一,举世皆知,连美国人自己都不信,如拜登不断强调不寻求冷战,美媒与华盛顿智库却都以「冷战2.0版的第一次超级大国峰会」形容这次的习拜会。这种司马昭之心,保证的是中方不会轻易恢复官方正常往来。

此外,官方交流对美方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不断深化的中俄关系上。习近平与普京的关系,对美方而言是个谜,这种不透明是美方欧洲战略的缺口,而欧洲盟友是「美国队」的班底,「抗中反俄」的核心资本。

因此,美方是否能借由这次习拜会,让中方公开反对俄罗斯的核威胁,被视为观察重点。结果是,美方在会后将「反核威胁」称为中美「明显的共识」,但中方却并未公开表态,官方声明稿里甚至一字不提核威胁,更别说针对俄罗斯了。

虽然在与德国总理的会晤中,习近平公开反对在乌克兰使用核武,让西方松了口气,但其对象并非只针对俄罗斯,同时也针对北约。所以美方观察家才将中方反对核威胁的明确指向视为观察重点。而结果显示,所谓「明显的共识」,不过是拜登一厢情愿的修辞。

中俄关系,美方依然无法探底,朝核问题亦作如是观,毕竟这是中方彰显独立自主的重要筹码。

在最核心的台湾问题上,拜登讲什么都不重要,因为他四度声称会出兵介入台海战争,刻意模糊「战略模糊」政策测试中方反应,很大程度削弱了其言词的可信度。众所关注的是习近平如何表达中方态度。

毫无意外,习近平以「核心中的核心」,重申「台湾问题」的不可触碰,以及「台海和平与台独」的水火不容,回应美方与各方。此外,对于美方掏空「一个中国」的意图,和「以台遏华」的行为,提出了严正的警告,也为将来可能的冲突埋下伏笔。

在台海议题上,最核心的关系人是东南亚诸国,而非西方诸国,甚至也不是东北亚的日韩。北京会在接下来的5年,于东南亚设下拒止美国挑事的无形壁垒,确保一旦发生意外冲突,核心关系人能维持中立,拒绝作为美方的马前卒。

因此,在印尼峇里岛,拜登将安抚东协诸国视为要务,消除因「裴洛西事件」而在此区域引起的疑虑。而除了台海争端,东协诸国也难以接受美国重整供应链围堵中国的意图。此区域诸国不但是台海争端的核心关系人,也是崛起中的全球关键供应链。

对美方而言,将东南亚纳入「美国队」已被证明是不可能的任务,别说寮国与柬埔寨,即便有美军基地的新加坡与菲律宾,都不可能一面倒向美国。东南亚的自主立场,使得美方意图围堵中国也成了不可能的任务,而拜登能获得的进展极为有限。

说穿了,习拜会最多只能为美方「止血」,而难以在东南亚战略推进。

对东南亚,中国最强的睦邻概念就是强调「独立自主」,此外,中方也不搞集团对抗,并致力消除与邻居的矛盾,致使东协的自主信念已如铜墙铁壁,也让拜登政府愈是挑拨,愈是碰壁,不被排挤就不错了。

美方必然要严防死守的是,中方也努力输出「独立自主」概念到欧洲。要论俄乌冲突带给中国什么战略机遇,应该就是趁美国发欧洲「国难财」的时候,顺势将欧洲引导到独立自主的方向,往中间移动,最后促成多极世界的格局。虽不容易,但恐怕比美国拉拢东南亚国家更容易些。

没有「中国队」,是中方不断凸显的立场,只是总被刻意无视。北京求的是世界大面积走向独立自主,提早因应单极霸权时代的终结,而不是搜集队友自己称霸。此概念将随着北京开启大外交时代,逐渐为世界所理解,这才是中国视角的「重大历史转折点」。

现在美国口中的「国际秩序」,说到底就是殖民时代,二战与冷战的遗绪,它成就了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帝国,近乎支配整个地球,而这个帝国正进入漫长的衰弱周期,各国都必须在崩解环境里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

着眼于此,中美关系的解离或「再平衡」,势不可挡,它超越了「修昔底德陷阱」的解释规模,牵涉到全世界所有国家的命运,观察范围要扩及到未来几年世界格局的质变,而2022年习拜会,只是一个起点。

重点是「会」,而不是「谈」,历史将这么纪录习拜会。(作者为自由撰稿者)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