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拜习会的「经贸帐」(李巍)
(图/微博@新华社)
11月16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视频会晤。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会晤提到中美有必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沟通,支持世界经济复苏和防范金融风险。以目前公布的照片来看,一起参与会晤的有财政部长耶伦。这说明在此次会晤中,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可能是中美经贸议题的主要讨论内容之一。
自新冠疫情以来,从川普政府到拜登政府,美国采取了四轮大的经济救助和刺激计划,包括今天刚刚由拜登签署的1.2兆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与就业法案》。在不到两年里,这四轮大规模的经济支出计划超过6兆美元,如此超常规的财政刺激政策直接导致美国国内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通膨。根据最新的政府数据报告,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2%,创下自1990年以来的最大单年涨幅。近期,能源、粮食、矿产等一些大宗商品价格猛涨,出现了全世界范围内的通货膨胀。这种世界性通膨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会带来的金融风险,正需要中美两国共同应对。因此,中国才会要求美国采取更加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要求美国重视其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外溢效应。这实际上也是要求美方要承担国际责任,不能因为一己之私,采取不负责任的经济政策。
另外,此次会晤中,中方同意实施升级版的「快捷通道」来助力中美经贸往来的正常发展。由于疫情的隔离,美方很多商务人士都不能来到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承诺采取更加便利的来华措施,这体现出中方希望在后疫情时代尽快恢复中美两国人员交往正常化的积极态度。美方此前也针对中美经贸关系释放出一些比较正面的信号。比如,耶伦最近提到,可能会对部分商品降低关税,以及重启中美经贸关系的谈判。
总体来说,此次会面为中美经贸关系释放了比较积极的信号。一方面是中美两国要加强全球宏观经济的治理,包括着手解决全球能源供应问题,另一方面中美双边经贸关系也可能会部分朝正向发展。
关于中美经贸合作的未来方向,笔者认为中美双方首先应当秉持先易后难的原则,通过尽快重新启动双方经贸谈判,逐个渐次解决双边经贸关系中的诸个麻烦。
第一,中美经贸谈判可以从比较容易达成共识的,不涉及到安全问题的,不涉及到敏感技术的一般性贸易着手。「关税战」也使美方一部分人认识到,通过粗暴加征关税不仅不会使中国「屈服」,也与美国利益无利。疫情期间中美贸易不降反增,说明中美经贸关系有强大的市场支持力量。中美积极开展一般性贸易对双方都非常有利,美国在不少供应链上也难以找到除中国外的其他替代者。同样,对中国来说,对美国的出口也很重要。所以双方可以先着手解决一般性贸易壁垒问题,然后再来讨论一些敏感领域的投资壁垒问题和技术进口壁垒问题。
第二,中国也需要适当增加从美国的进口,这符合目前中国提出的「双碳」目标。大量出口特别是低端制造品的出口并不利于中国节省资源并实现减碳目标,中国现在需要通过增加进口来降低中国国内的碳排放,同时降低国内经济运行的成本,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具体来说,中国可以考虑加大从美国的能源进口,以及必要的农产品进口,特别是肉类进口。而对美国来说,则需要解决中国在美国的投资壁垒的问题。实际上,中国对美国的投资是有利于美国国内经济发展,但是却存在大量的壁垒,2017年开始,中国赴美投资出现断崖式下降。因此,美方应该开放来自中国的投资,特别是非敏感领域的投资。
第三,中美应该讨论经济关系的去安全化的问题。目前,中美经贸往来出现比较严重的「泛安全化」的倾向。双方应该给国家安全设定一个界限,不能将所有问题都「安全化」,否则中美之间的任何经济合作都会很难推进下去。中美现在需要做的是,让经济的归经济,政治的归政治。(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