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劫贫济富的「高教土匪化政策」(释昭慧)

公立大学的学杂费是私立大学之半。(图/示意图,达志影像)

「教育部对外宣称国立大学招生人数比私校少,目的其实是要让私校自然减招至公私比五比五,达成高教公共化的目标。」

高教到底是菁英教育,还是平权教育?这是教育政策的路线之争。个人较倾向于后者,因此基本上赞同「高教公共化」。

在台湾,公立大学的学杂费是私立大学之半,偏偏经济弱势学生常因打工与分担家计,国、高中时代就不免成绩逊色,导致他们反倒大都流入私立大学。因此,台湾之所以无法达至「高教公共化」,其罪魁祸首正在教育决策官员「劫贫济富」的高教政策。

真正的「高教公共化」,是「高教平权化」──拉平公私立大学的教育资源,让在私校就读的弱势学生,享有与公立大学同额的教育资源,缴交与公立大学同额的学杂费。这样,他们才不至于还没迈出社会,就背负着喘不过气来的学贷债务(很大一部分私立大学的弱势生,甚至不得不因经济压力而黯然辍学)。

然而细看教育当局所端出的「高教公共化」政策,个人惊觉:「高教公共化」这个漂亮口号,与共产政权近年所倡议的「国进民退」(国企进,民企退),是一个模子打造出来的产品,其本质就是巧取豪夺──掠夺民间财富。只不过中共政权的做法较为直接而粗暴,台湾教育当局的做法,却是非常迂回而细致,让私校成为活脱脱的「温水青蛙」,至死都还不敢发出悲鸣。

面对少子化的严重趋势,教育当局用「公布注册率」模式,好让学生与家长吓到不敢选填新生注册率欠佳的学校。这样的操作,为的是让这些私校承受第一波少子化海啸而先行灭顶。此外还同步要胁,会依各校注册率来扣减奖补助款,使得其他奄奄一息的私校,为了恐惧第二波少子化海啸轮到它「被灭顶」,又担心减少奖补助款,不得不含泪自砍招生名额。这是巧取豪夺私校校产的第一部曲。

一些私校将招生名额砍到见骨,收支再也无法维持平衡。这时,教育当局会敲锣打鼓地公布这些私校的财务状况,好让学生与家长吓到不敢选填这些学校,它们就会在第三波少子化海啸中继续「被灭顶」。这是巧取豪夺私校校产的第二部曲。

倘若这些收支失衡的私校,还不能「知难而退」,那么就公开堂皇介入。其做法是,先将它们列为「预警」学校,让它们在媒体上见光死,其次再列为「专案辅导」学校,勒令他们退场。这是巧取豪夺私校校产的第三部曲。

面对一些还构不上「预警」或「专案辅导」等级的私校,则依这个、那个理由,强行奉送「公益董事」作为暗桩,让他们在媒体上公然爆料,说是这所学校已经「无条件奉送校产」给公立大学了(美其名为「公私并」)。华夏与南开这两所科技大学,就是这样沦为招生季节的牺牲品。他们之所以还能在媒体上全力反击,原因在于,当局在还没依序唱完第一、二部曲的情况下,就直接、粗暴地导入了第三部曲。是谓「呷紧挵破碗」!

把私校贴上各种污名化的标签,然后兵不血刃地以三部曲逼退私校,乃至吞没私校校产,这是最不需要付出代价(甚至绝对是「政治正确」)的高教政策。因为作为利害关系人的学生与家长,以及不明究里的群众,必然会抚掌称快。

然而,这是「高教公共化」吗?不是的,即使让数十所私校被迫退场,「自然减招至公私比五比五」,私校所招入的百分之五十学生,依然会以经济弱势学生居多。这只是让私校与贫穷学生同受剥夺,可说是劫贫济富的「高教土匪化政策」!(作者为大学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