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美国台海政策微调?(李庆平)
美国现阶段并不愿意看到台海有战争的可能性。(达志影像)
2004年4月21日,《中国时报》驻华府记者刘屏报导,美国联邦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针对《台湾关系法》实施25周年举办的听证会上,美国国务院主管东亚事务助理国务卿凯利在书面证词中指出,美国信守《台湾关系法》的承诺继续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并信守与中共间的三项公报。并表示,美国不支持台独,也反对任何一方片面改变「我们认定的现状」,也就是中国不可以对台动武,台湾应审慎处理一切与两岸关系有关事物。凯利并表示,美国希望避免战争,从而保障台湾的民主,也促使中国大陆朝向正面发展,但「美国卷入台海军事冲突的可能性非常高,美国总统知道美国人的性命可能有风险」。
凯利重申依《台湾关系法》,美国会履行并协助台湾自卫以及雷根总统六项保证,但不要解读美国支持为空白支票而拒绝对话,他说明美国支持台湾的民主、繁荣、安全,对外关系等,但「我们不支持台湾独立」,「片面独立可能招致中共鲁莽的反应」,「可能毁灭许多台湾已拥有的,也摧残了未来的希望」,「有关台湾打算修宪一事,美国的支持是有限的。」
这是2004年4月陈水扁第二任执政初期,美国的基本对台政策,也是雷根、老布希、柯林顿、小布希、欧巴马总统所执行的政策。因从1980年代到2015年这段时期,美国对大陆采取的是接触及模糊政策,期望中国大陆与世界接轨。其重点是希望一方面运用中国大陆来对抗苏联,到911事件后的反恐战争及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美国更需要与中国大陆的合作。
2000年左右,美国与中国大陆皆开始警觉中国大陆逐渐的崛起,带来两国之间各项复杂的矛盾,但皆因美国在阿富汗,中东用兵及2008年金融危机,暂时把与中国崛起的矛盾压下来了。欧巴马总统第二任时,已着手重返亚洲的布局。但此时中国大陆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三大军事强国,世界第一大工业生产国以及潜在的大陆内需市场。中美之间的世界两强的矛盾,终于浮出了水面。
2016年川普总统执政,由于美国的经济衰退, 失业增加,和大陆对美国的贸易有大量的顺差,美国开始180度改变以往美国的政策,将接触改为吓阻,对抗。美国与中国大陆之间,无论在经贸、金融、科技、关税、教育、文化及国防各方面皆采取对立,吓阻,对抗的局面。在台海问题上,由模糊走向清晰。
美参众两院通过了各项友台的法案,提供台湾大量的军售,视台湾为对抗中国大陆的前沿战略据点,再加上蔡英文执政不承认「九二共识」, 使两岸失去了互信的基础,并在台湾内部推动「去中国化」,将中华民国改名为「中华民国台湾」,企图改变台湾现状,导致台湾海峡进入空前的尖锐对立。
美国为维持其在远东的利益,从严格的制约台海两岸和平局势,用冒进的方式,以自由航行为名,美国海军军舰巡弋南海,台湾海峡及钓鱼台邻近的海域,甚至进行海上军演。也使中国大陆海军在南海,台湾海峡,钓鱼台海域及东海也进行军演,并用各式的战机在我防空识别区西南空域,东南空域,甚至过台海中线,军舰也环绕台湾邻近海域进行巡弋。紧张局势,从2016年至今有增无减,是1949年以来,除了1958年八二三炮战,目前是台湾最危险的时刻。
2021年美国拜登总统执政,经过一年的对五眼联盟,欧盟及日本,印度的布局,两次与中国大陆习近平主席通电话,一次视讯会议,拜登总统对中国大陆的战略已逐渐呈现,即竞争、对抗与合作。虽比川普总统时期的政策有所缓和,但围堵中国大陆崛起的政策没有改变。
在台海问题上,美国现阶段并不愿意看到台海有战争的可能性,但售予台湾有足够的防御武器并未停止,同时期望台湾当局能自行解决与中国大陆之间的矛盾,并进行建设性的对话。虽美国务卿布林肯12月初仍认为大陆若以武统台湾,可能称之为「灾难性的决定」,坚称美国将确保台湾拥有「自卫手段」。
2020年至今,中国大陆对台湾的局势,由于《人民日报》社论未出现「勿谓言之不预」的字样,因而尚未进入正式警告。民进党执政当局与大陆当局尚有化解危机的机会,毕竟台湾民众大部分是希望维持现状,而台湾的年轻人也不希望打仗。因此政府各涉陆部门负责人应谨言慎行,而非煽风点火。中国大陆当局现阶段对台政策仍以「和平统一」为主轴,如何化干戈为和平,是蔡英文政府当务之急。(作者为前中国广播公司总经理)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