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纽约开征塞车费 台湾呢?(萧唯丞)
纽约州政府针对进入曼哈顿的车辆收取塞车费,盼改善当地恶劣的交通状况。(示意图。图:shutterstock/达志)
2024年3月28日,纽约大都会运输局(MTA)董事会以11票赞成、1票反对,通过研议已久的塞车费率最终方案,随即遭周边地区民众诉讼阻挠。纽约是民主党大本营,当时正面临川普大选的强烈挑战,只好中途喊停,但在川普上任前,也就是今年的1月5日,拥有1800万人的纽约市开始课征塞车费(Congestion fee),连日来支持与反对者皆有。
新制上路后的多个上班日,纽约地区因遭遇风雪,交通流量显著降低,暂时难以评估收费后的直接冲击。但塞车费的开征,已明显影响居住在皇后区与纽泽西州的亚裔社群,不少侨胞都表示将降低开车进城的次数与需要,或避开收费区域,因此街道上店面生意明显衰退。共和党籍议员借此机会已开始要求川普介入并终止这项计划,川普是土生土长的纽约人,川普大楼正位于收费区,面对民主党大本营的家乡,曾誓言一旦当选总统将停止这项计划,现在各界正在关注川普1月20日上任总统后,是否会介入或改变这项措施的施行。
纽约州长州长侯可(Kathy Hochul)指出,纽约曼哈顿区域交通壅塞,塞车情况高居全世界第5名,每天进出曼哈顿区域的车辆约有70万辆,由于交通堵塞,车辆平均时速仅为11公里。根据交通数据公司INRIX的调查,2022年纽约是全球第5壅塞的城市,驾驶每年平均花在塞车的时间是117小时,因为塞车,除增加空气污染外,纽约人流失的生产力和多花的钱,总计达91亿美元(约合新台币3000亿元)。评估征收塞车费后,预计壅堵程度将减少17%,且每年还能创造至少5亿美元税收,这笔费用可用于改造日渐老旧的大众运输系统。
以塞车闻名的国际大城市如新加坡、香港、伦敦等,过去以「塞车费」、「隧道费」、「进城费」等名义,对驾车往来市区民众征收规费,以降低汽车使用量的政策行之多年。台湾地狭人稠,车子又多,城市塞车问题和其他国际大城市一样严重,台湾最塞的城市是台北市,驾驶平均1年要花80小时塞在车阵中,在全球塞车排行榜中排第40名,其次是台中的78小时及高雄的73小时。在2016年,时任台北市交通局长钟慧谕抛出利用eTag收取「塞车费」的改善方案,引发哗然,政策无疾而终。
纽约开征塞车费如今再引起各界关注,不过北市交通局的回应是:「影响层面很广,不是不可行,但不会贸然这么做」。据此,短时间要看到塞车税上路,笔者认为恐有难度。美国多州与城市也在研议开征塞车费,但进度都跟不上纽约,除了对进城车辆收费的概念普遍不熟悉外,欠缺收费的政治意志也是一大障碍。纽约之所以能执行塞车费制度的三大条件――经济繁荣、塞车严重、地铁或大众运具面临缺钱危机,缺一不可,台湾城市条件是否符合,尚待时间来证明。
台湾的城市实施征收塞车费制度,尚需各项配套措施,尚非短期可行,但是合理运用停车格收费策略,不仅可调节停车位的供需,更能有效地改善交通流动。曼哈顿实施以价制量策略,停车第1小时5.5美元(新台币180元),第2小时9美元(新台币300元),盼能缓解停车位供不应求的压力。因此台湾城市应研究采行弹性停车费价格策略,俾能有效地引导利用大众运输工具,降低交通阻塞的发生率,进而减少交通延误,提升整体交通流动顺畅度。
(作者为香港上市公司经理、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硕士)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