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时中失准 该校正回归了(林昭祯)
舆论认为,如果「时中」一直慢分,送修或换电池都无法解决问题,就得思考换个新的。(图/本报系资料照)
自诩为防疫模范生的台湾,在今年5月爆发社区感染,造成逾万人确诊后,破口究责一直是政坛焦点。因为海岛型国家,病毒不会凭空而降,加上防疫大小事都要「顺时中」,大家自然希望指挥官能给答案,以免重蹈覆辙。然而蔡政府坚称决策妥适,不认为疫情破口与放宽国籍航空机组员之检疫规定有关。殊不知病毒持续变种,不思反省找问题的「时中」,犹如发条松了,恐难「与时俱进」。
其实抗疫唯预防与治疗两解方,预防之道在提高疫苗接种,而治疗则在找到处方。如果疫苗不足,或无药可医,自然只有死守边境管制一途,因此国人才想要厘清疫情破口。由于台湾的疫苗剂次比目前方达五成,接种第二剂的未及10%,深怕传染力强大的变种病毒会找上门。
但长达年余的疫战,眼见封城不仅对居民造成不便,伤害经济,更衍生出贫富差距扩大、新冠世代难求职,与家暴等社会问题,使得部分国家决定改行「与病毒共存」策略。其中的关键除了病毒流感化,必须长期抗战外,在治疗方法上亦展开「老药新用」的尝试,如东京医学会便公开建议日本政府,使用防治寄生虫的伊维菌素(Ivermectin)防治新冠肺炎。
其实台湾的生技发展一点都不落人后,除了引进已获美国紧急使用授权的瑞德西韦与单株抗体两种药物,也核准中药炼制的「清冠一号」治疗新冠肺炎;而国家卫生研究院与阳明交通大学则透过大数据,同样也找到抑制新冠病毒的潜力老药。但令人费解的是,既然有药可治,为何没有让抗疫之路带来曙光?全球防疫排名还直直落。
综观疫战过程,类似的吊诡事件层出不穷,以疫苗施打优先顺序为例,行政面已规定决策原则,然而当传染病防治咨询会预防接种组于6月20日第三次临时会做出决定后,虽未再召开会议讨论,但吾人却不时可看到优先顺序调整的消息。一如国产疫苗的紧急使用授权审查,法有明订作业准则,却还采用世界首例的免疫桥接评判,通过没有三期临床试验的疫苗,让「政治凌驾专业」之说甚嚣尘上。
固然防疫视同作战,指挥官依法得实施必要之应变处置或措施,以致事事需要「顺时中」。不过当「时中」失准,跟不上朝开放程度前进的世界防疫指标时,当局是否该反思「校正回归」,重新检视政策不足处。
诸如疫苗接种药害救济,放宽既有规定,让配合防疫而做出牺牲者,得以免除搜集近3年病历,或改善解剖验证程序。仿新加坡之作法,由主治医师与评判专家讨论,只要有因接种疫苗而急诊,甚或住进加护病房的事实,便给予不同等级之补偿。以免政府做出「无关」判定,反而使受害者连意外险都无法请领。
如果「时中」一直慢分,送修或换电池都无法解决问题,就得思考换个新的。
(作者为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研究员)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