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校正回归后的大漏洞(高明见)

中央疫情指挥中心连日来将确诊案「校正回归」,引起各界热议。(本报资料照片

近日发生多例新冠肺炎病人猝死案例家属连见最后一面的机会都没有,是人生最悲痛的事,而确诊通知事后才到,大悲无言至为遗憾。面对形同无形的敌人——新冠肺炎病毒,「校正回归」的问题,不在于数字是否如刻花般的正确无瑕,而在于未能掌握即时战况,每日例行记者会的数字,若是反映两天前的病例数,其实已无太大意义。「校正回归」其实反映着我们的筛检量能不足:轻症不检、或是快筛阳性后等待RT-PCR再收治,都有可能无法抑制疫情的传播

记者会中,指挥官对于「校正回归」的名词引介,是云淡风轻一撇带过,一股气味凛不可犯、貌似正气十足。古人都说,亡羊补牢,犹未晚矣。一句「校正回归」,居功自傲的态度,都毫无可议之处吗?抗疫如同作战,病毒专找可乘之机求生存求发展,就在指挥官口中的「校正回归」里,我们丧失了检讨提升检疫量能的机会,也失去了亡羊补牢的可能性。担心快筛引来医疗量能不足的问题,而迟不肯筛、缓筛的对应,其实都是酿成病毒完美风暴因子

病毒完美风暴的形成,何以在社区形成传播?像是乳酪洞叠加的缝隙何时出现,依危机管理学瑞士起司模型(Swiss Cheese Model)来看,一个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源起,可能牵连到不同时空脉络下,那些难以观察到、却具幽微关系的复杂因子互动,终致将系统推向临界点(tipping point)驱动的关键转折,一个天时地利人和加总的时机一旦触碰,危机就此展开。先前的一年半的国外惨痛经验,如讣闻登满报纸、尸体堆叠、南亚的苦无柴火送葬,皆是前车之鉴。

在危机来临前,上天已经给了台湾很多的运气,给了充裕的缓冲时间,无奈却未能做好危机前的整备工作,遇到危机时,又不懂临机应变,灾难可能就在你我头上。一年多过去了,何以至今,我们的筛检量能还无法应付这次的社区传染?一年多过去了,我们的紧急应变医疗量能,是否有提升?就算不要叫「方舱医院」,是否有足够的病床数收治应救治的民众

假设若某甲于上星期一时,开始觉得不舒服,去快速筛检呈阴性,但检体多天后才通知确诊,家中母亲太太女儿才开始有症状出现。此时「校正回归」后,病例数是4,但却是一个礼拜后才知道。而这一个礼拜中,母亲、太太、女儿的足迹疫调还能清楚记得吗?期间已经可能接触了多少人?R0值要怎么算?那请问在前线医护人员,还是地方抗疫的前线指挥官,能知道当下确切的部署筛检站重点吗?能知道该何时且该分配多少医疗资源在哪个热点吗?

当然,上天给的一年半的时间,不只是要给我们准备口罩的时间,还要去准备各项防护装备、医疗资源、快筛试剂医事人力,还有更重要的疫苗特效药。国外解封后、又再封城的经验,显示疫苗才是目前的解决方案,否则疫情一再反复,经济前景堪忧。呼吁政府赶紧找到大量的安全疫苗并达成全民注射的解方当心疫情的反复让人生悲痛的事一再发生,除让人担心染疫外,并承受各种不必要的风险。

(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名誉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