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稻」路线图6省试种 袁隆平:年产量「喂饱全湖南」

袁隆平有着「杂交水稻之父」的美称,连习近平主席都尊称他为老师。(图/新华社提供)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近日宣布,杂交海水技术路线图已完成,将在6个省份全面开展耐盐碱杂交海水稻试种示范攻关,力争2020年开始面积推广。他说,希望未来3年能种植一亿亩杂交海水稻,以每亩最低产量300公斤计算,每年增产300亿公斤的产量,「300亿公斤是个什么概念,相当于湖南省全年粮食总产量」。

根据湖南卫视报导,袁隆平指出,「用带盐碱的材料亲本,再利用这个杂交优势,产量一下子就提高了,去年我们小区的产量过了600公斤。」他介绍,最新的第三代超级杂交稻将利用分子育种技术,解决水稻耐盐性高产的矛盾,2017年更在山东创下海水稻亩产500公斤的世界新纪录

有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2017年带领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团队,到杜拜沙漠实验水稻种植,最高亩产超过500公斤,成为全球首次在热带沙漠实验种植水稻并成功的国家。据了解,杜拜艰巨的自然环境让种植成功率几近于0,沙漠的早晚温差高达摄氏30多度,白天经常出现极端高温地表温度达到摄氏50度,还会出现沙尘暴,最大的挑战就是沙漠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全是散沙,没有团粒结构,而且地下7.5公尺就是海水。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团队研发「第三代超级杂交稻」,提高产量。(图/翻摄自湖南卫视微信,下同。)

研发中心副主任张国栋解释,「如果从地表浇灌水稻,就需要大量淡水当地淡水非常宝贵,主要依靠海水淡化,这种灌溉方式显然不具可行性。同时,淡水下渗与地下海水相汇,在高光照条件下,还容易引起地下海水上升,发生次生盐碱化。」

双方将在2019年启动建设100公顷标准农场,并从2020年开始扩大种植面积,打造更多「人造绿洲」。此外,双方还签订了共建中东北非海水稻联合研发推广中心框架协议致力于将「人造绿洲」推广到整个阿拉伯地区,改变沙漠地区生态状况,解决贫困和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的饥饿问题。

盐碱地也能种植水稻,有望解决人类的粮食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