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日韩接近,国内政治和岸田外交的逻辑(张望)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资料照/美联社)
日韩交恶,自2018年起持续将近5年。 两国先是在慰安妇协定上对立,然后就二战日本强征韩国劳工赔偿问题争执。 韩方认为:前政府和日本签订的慰安妇协定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日本并没有承认强征慰安妇的存在,而且韩国劳工的个人索赔权并没有被放弃。 日方则认为:战后日韩已经签了不少相关赔偿协定,且在2015年的协定中两国当时都同意赔偿问题已经解决且具不可逆转性,但是,文政权上台后撕毁条约抛弃共识,日方难以再与言而无信的韩方对话。
2018年末,历史纠纷尚未解决,在日本海上发生了韩国海军驱逐舰火控雷达照射海上自卫队P-1巡逻机事件。 韩军面对日方指控坚不承认,令两国关系进一步陷入低点。 2019年6月的大阪G20首脑峰会,安倍首相与中美首脑举行高级别会晤,唯独就是没和韩国举行首脑会谈,当时两国关系之差,可想而知。 在刚出版的《安倍晋三回忆录》(中央公论新社,2023)中,安倍毫不忌讳地表达了对文前总统的不满,认为当年日韩关系倒退责任全在韩方,并因退出《军事情报保护协定》(GSOMIA)这种意气用事的做法而引来美方对韩施压。
本次日韩关系回暖,主要和国内政治有关,离真正和解距离尚远。 敏感的观察家会发现,2023年伊始,岸田就展开了凌厉的外交活动。 从1月的欧洲行,到3月日印首脑会晤,乃至于突访乌克兰首都基辅,都是怀着高度的国内政治动机, 即为了准备4月后的统一地方选举和参众两院5场补选。 日韩接近,需要放在这一国内政局脉络下来解读才可以被理解,而不能只关注外部的美国因素。 由于岸田内政乏善可陈,外交成为了岸田提升内阁支援率的工具。 3月23日,就在乌克兰外访结束回国后不久,日本的统一地方选举活动正式开始,外交活动在日程上恰好满足了岸田的国内政治议程,为自民党的地方选战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东京电视台3月29日最新民调显示,岸田支援率提升到48%,不支援为44%,岸田的内政危机暂时脱险。
有观点常常把日本和欧美的对外政策相提并论,这样的解读在微观层面的把握是否准确,值得讨论。 今年3月,日本NHK电视台新闻节目回顾伊拉克战争20周年,谈到了当时德法两国对英美锐意开战的怀疑(可见即使在欧美内部也存在分歧,并非铁板一块),并指出这一战争实际上是2022年俄国侵略乌克兰的其中一个远因,可见作为西方国家一员的日本也对美国当年的做法抱有疑问。 同样,解读岸田的对华外交,有必要留意日本与欧美国家在处理方法上的不同。 虽然岸田在过去一年作了不少迎合美国的政策,但也在多处展现照顾中方意向的举动,例如:在2021年12月民主峰会上强调需要尊重每个国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努力推动民主深化;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不跟随欧美国家杯葛中国,派遣奥会主席桥本赴会; 2022年12月日中首脑会谈后拒绝向日媒透露具体详情,以确保中日两国首脑相互信任关系等等。
在中国国内,不少分析认为岸田继承了安倍的鹰派理念,是一种对自身政治信念的背叛,但这样的分析忽略了对两位首相国内政治支持强弱的比较观察。 过往日本政治的历史经验一再证明:鹰派首相往往能管控中日关系,反而是鸽派首相容易令两国关系失控。 安倍晋三在2006年/2013年后停止参拜靖国神社,并在2017-2020年对华实施战术接近,反而得到了自民党内保守鹰派的谅解,令中日关系止跌回升; 如今,亲中宏池会背景的岸田只是第5大派阀领袖,对华让步往往在党内/国内面对激烈的反弹,令中日关系跌宕起伏。 鸽派岸田目前的对华做法,更在意的是来自国内/党内鹰派的压力,并非打算在外交上与中国全面决裂。
面对日韩接近,中国应以柔力应对,措辞过硬易产生逆反效果,反而加速把日韩推向美国。 北京对日韩「和解」应乐见其成,充分展现大国风范,亦可考虑协助解决日韩面对朝鲜的安全忧虑,以争取日韩政治家和两国社会对中国的谅解。
(作者为日本早稻田大学国际教养学部准教授)
(本文来源《海外看世界》,授权中时新闻网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