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眨眼、耸鼻、清嗓子是结膜炎、鼻炎、咽炎吗?
今天4岁多的一石来复诊,眨眼耸鼻的症状基本上都消失了。
上次来诊是两周前,进到诊室就看到孩子频繁的眨眼耸鼻子。追问病史,家长说之前也有过类似的动作,有的时候自行消失了,有时持续时间长看过眼科诊断的是结膜炎,耸鼻子看过耳鼻喉科诊断的是鼻炎。
结合孩子这次的疾病情况和既往的病史,我觉得孩子不应该只考虑为单纯的结膜炎或者是鼻炎,要考虑有没有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
眨眼、耸鼻、清嗓子可能不仅是结膜炎,鼻炎、咽炎
门诊中有类似症状的孩子不少,4-7岁年龄段的男孩子比较多,大都聪明且敏感。
最初的症状有时仅表现为眨眼或耸鼻子或清嗓子之中的一种,如果问孩子为什么眨眼睛,他会说眼睛不舒服、眼睛痒,带孩子看眼科,因为频繁眨眼和揉眼,容易伴有结膜充血,因此常被诊断为结膜炎,使用治疗结膜炎的滴眼液后有的患儿症状会有缓解但不久后又出现,有的基本没有缓解。
类似的情况也常发生在耸鼻和清嗓子的孩子中,在疾病初期,经常被诊断为鼻炎及咽炎,有的因症状反复发生,被诊断为过敏性鼻炎或慢性咽炎。
这些反复眨眼、耸鼻或清嗓子的孩子,要考虑有没有有没有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
什么是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以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包括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综合征)。
抽动(tics)是一种不随意的、突然发生的、快速的、反复出现的、无明显目的的、非节律性的运动或发声。抽动不可克制,但在短时间内可受意志控制。
临床比较常见的表现有:
突然的、短暂的、没有意义的运动,如:眨眼、耸肩等;突然的、无意义的发声,如:吸鼻、清咽、犬吠声等,较严重的有颈部、肩部、肢体、躯干的抽动,并持续存在。抽动形式也从简单到复杂,最后出现秽语。
当孩子有显著的上述这些表现的时候,不要总带着孩子看眼科、耳鼻喉科、内科,要看神经科或心理科确定诊断。
孩子有相关症状时家长要放松心态
当看到孩子反复眨眼、耸鼻、耸肩、清嗓子时,家长经过最初的专科就诊后会自行搜索相关资讯,发现“抽动障碍”的信息。
这些信息会让家长比较紧张,因此而产生焦虑,尤其当孩子动作特别多时,焦虑情绪外化表现为反复追问孩子比如:嗓子怎么了?疼吗?痒吗?怎么不舒服?是觉得有东西吗?等等
在上面的“抽动障碍”概念里讲了,这些动作是不可克制的,是非自主的,家长的反复追问和焦虑情绪,只会让孩子更紧张,动作更多。
孩子有这些表现,家长不担心是不可能的,但家长最要做的就是控制自己的紧张,尽可能的淡化这件事,这才能帮助孩子。
比较常见4~7岁的短暂性抽动障碍其抽动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年,主要的治疗方法就是心理行为治疗。家长的情绪放松,减少对孩子抽动行为的关注是非常重要的。
回顾疾病初期诱发因素,与孩子深度沟通
抽动障碍可能是遗传因素、神经生理、神经生化及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的结果。简单讲就是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有些孩子的发病可以找到诱发因素,比如惊吓、紧张、生气等。
比如文章开始提到的一石小朋友,和妈妈深入沟通后发现在症状出现之前妈妈曾严厉责骂过孩子。于是建议妈妈就这个事情和孩子好好谈一谈,平等和气的交流一下意见,同时少关注孩子的症状,很快孩子的小动作就消失了。
尽早、细心的回顾可能的诱发因素,对应处理,有非常好的作用。
病情缓解后还可能反复
有些孩子病情缓解后会有反复,比如有紧张、焦虑、生气、惊吓、 兴奋的情绪时,或疲劳、生病、被人提醒时。
比如考试前、重大比赛前或玩的太累的时候都可能让症状再次加重。2020年9月休息半年刚开学时,因为生活节奏突然加快,课业压力增加,看到不少有此症状的孩子。
对于这些孩子,健康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要稍稍让让路。
持续不缓解要看专科医生确定诊断及治疗
如果孩子抽动每天发生而且次数较多,持续两周以上,或抽动间断发生,但持续时间长,建议家长带孩子看神经科或心理科,明确诊断并按医生要求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