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战与毛岸英共事 解放军朝鲜族上将赵南起逝世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前委员、解放军原总后勤部部长赵南起,于17日深夜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赵南起出生于1927年的日治朝鲜忠清北道清州郡(今属南韩忠清北道清原郡),1947年加入中共,曾参与过抗美援朝,与在战事中阵亡、已故中共领导人毛泽东之子毛岸英是战友。
面对这位解放军上将的离世,《新华社》发布的讣告中称赵南起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民族工作领导人,我军现代后勤建设的领导者。」值得注意的是,和其他中共高级干部逝世不一样,中国官媒并未提及赵南起的籍贯以及出生地。
各方资料显示,赵南起1927年出生于日治朝鲜忠清北道清州郡(今属南韩忠清北道清原郡)。由于日本在朝鲜实行殖民统治,不改日文姓氏就不能上学,因此赵南起入学时曾取了一个日文名字「丰田南起」。1939年,赵南起一家离开故土,踏上流亡道路。1940年初,赵家一路北上渡过鸭绿江进入中国,落脚在吉林省永吉县一个朝鲜族村庄。日本投降后,许多在中国东北安身的朝鲜人回国了,而赵家选择留下。
赵南起在1945年9月加入吉林民族解放同盟,后保送东北军政大学吉林分校学习汉语。1947年,赵南起加入中共,曾任吉林省民运工作队队员、吉林省延边地委组织部干事、中共吉林省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员。1950年朝鲜战争(韩战)爆发后,军中急调懂朝语、熟悉朝鲜民情风俗的人才赴朝,赵南起作为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参谋开赴朝鲜战场,和毛岸英当起同事,两人分别担任志愿军司令彭德怀的俄语和朝鲜语翻译,直到毛岸英被美军飞机投放的凝固汽油弹焚烧而死。
这位被誉为解放军现代后勤建设的领导者,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无疑是在后勤运输战线上的贡献。1951年,志愿军后勤部司令部正式成立,赵南起历任司令部参谋处参谋、运输科副科长、运输科科长,建立起著名的「打不烂,炸不垮的千里钢铁运输线」。
赵南起于解放军后勤学院指挥系毕业后,1958年从朝鲜回国曾任吉林省延边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吉林省通化军分区政委、吉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吉林省军区政委等职。1985年赵南起重返离开27年的后勤战线,1987年升任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1988年当选为中央军委委员,同年9月解放军正式恢复军衔制,赵南起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当年17位被授予上将军衔的高级将领中,唯一一位少数民族出身的上将。
随后赵南起于1992年转任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1998年当选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0年赵南起率中国全国政协代表团访问南韩,这是他在离家60多年后返乡,南韩方面因赵南起具有韩国血统的特殊身世便以最高礼节欢迎。2003年赵南起正式卸任退休,但仍偶尔参与公开活动,例如担任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总顾问,以及电影《建军大业》的总顾问。
▼1988年解放军正式恢复军衔制,邓小平接见被授予上将军衔的高级将领。(图/翻摄自新浪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