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合资时代竞合关系更微妙
日前,奥迪、大众汽车集团及中国一汽共同宣布,奥迪一汽新能源合资公司将落户长春。据悉,奥迪及大众汽车集团将持有该公司60%的股份,这使其成为奥迪在中国的第一家控股合资公司。该合资公司未来将生产基于奥迪与保时捷共同开发的PPE平台的纯电动车型,产品将由一汽-大众全资子公司——一汽奥迪销售公司进行销售。
奥迪一汽新能源合资公司的成立,意义非同一般。这让人不由得联想到1988年5月17日,一汽与奥迪签署“关于在一汽生产奥迪的技术转让许可证合同”,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第一个高档车技术转让合同,双方开始组装生产奥迪100车型。在此后30多年时间里,一汽与奥迪不断深入合作,不断超越,创造了无数个第一。恐怕当年那些促成签约合作的企业家们也不曾想到,这一纸合同在30多年时间里,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是多么深远。
3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汽车工业已经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拿市场换技术”的思路已不符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从宝马增持华晨宝马股份至75%,到大众以75%的股份将江淮大众变成大众(安徽),再到奥迪控股奥迪一汽新能源,合资股比的逐步解除限制,也释放出明确的信号: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将不再处于政策保护之下求生存,而是要在与外资企业充分竞争又亲密合作的博弈关系中图发展。
显然,这对中国民族汽车工业而言,是一把新的双刃剑。正如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1月2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会上回答媒体提问时所言,就扩大开放的影响而言,应该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一方面,随着全球范围内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进程的加快,国际知名汽车企业不断加大对华投资合作,有效推动了我国配套产业链的完善提升,促进了技术进步,带动了就业与经济增长。我国自主品牌企业也在与国际高手“过招”的过程中提升了技术水平,在磨炼中茁壮成长。
另一方面,全面放开外资投资限制后,竞争必然更加激烈,中高端市场将风起云涌,市场格局将被重塑,那些创新能力不足、适应能力较差的企业将面临“出局”的风险,兼并重组、优胜劣汰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尤其是伴随着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跨界者不断涌入,行业面临新一轮洗牌。
简而言之,按照计划全面放开外资对汽车领域的投资限制,是不可逆的顺应时代发展之举。那么,自主品牌应该有什么样的企业发展观?
首先,竞争永远是主线。只有先做好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任何合资合作,都是建立在企业自身有合作价值的基础之上,否则即便短期有合作,长期也会被合资伙伴所抛弃。因此要明确一点,和外资合资合作,最终目的是为了做大做强自己,而不是患上合资依赖症。随着股比全面放开,自立自强显得愈发重要。
其次,合作要守住底线。自主品牌和外资企业合作,不能像过去那样,仅仅为分到合资带来的丰厚营收,却没有提升自身技术水平。自主品牌要在新合资公司中有真正的存在感,不仅要有资金、人员的参与,也要有技术创新的参与、品牌建设的参与。
总之,当政策的干预减少,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作用,企业应该基于自身需求和市场需求作出抉择。张忠岳 《 中国汽车报 》(2021-02-01 0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