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幼伟/发言人非科班又误踩红线!摸着石头,小心过河
▲行政院发言人童振源刚上任,与媒体互动惹议。(图/记者季相儒摄)
文/胡幼伟
读了振源兄的声明后,觉得有必要就基础新闻学的某些观念,再说几句话。不管任何采访路线,记者的日常工作,都有「攻」「守」两面。所谓守,当然是指不漏新闻;攻,则是指独家新闻的采写。当然,要先能守,再求攻!
记者之所以愿意加入采访路线上同业组成的记者联谊会,或是加入line群组,就是为了「能守」,也就是不要漏掉任何新闻线索。
但毕竟光是能守还不够,在攻的方面若长年毫无表现,会被认为能力不足。此所以记者往往必须单独采访发言人的原因。明乎此,发言人就不必,也不能干涉或限制任何记者为独家新闻而请求单独采访发言人。
当然,对任何记者而言,任何同业要是发了一则漂亮或重要的独家新闻,也算是自己在防守上的一次失误。若那则独家中的主要消息来源是发言人,在懊恼失误之余,可能就会迁怒于发言人之独厚同业。
我猜,振源兄正是为了想避免这种迁怒,而决定「要没有,大家都没有;有,则大家都有」的新闻供应模式!
然而,若限制记者单独采访发言人,就是限制记者的采访自由;而采访自由乃是新闻自由中的核心元素。发言人万不可做限制新闻自由之官僚!
聪明的发言人看清了记者群「既联合又竞争」的工作方式,为了避免「满足了东家,得罪了西家」,较「有生活品质」的工作模式,就是:
1. 除了在策略上要故意放消息给某特定媒体,(这个讲起来比较深奥,振源兄现在还不用学)尽量不要主动给任何单一媒体记者重要消息,否则就是戕害「生活品质」的自找麻烦。
2. 任何记者请求单独采访,发言人都不要拒绝请求。你可以决定说多说少及怎么说,但不要严拒单独采访之请求,否则,当天或甚至天天会被砲轰,「生活品质」会变得其差无比。
3. 如果想尽快让多数民众得知行政院的某些最新决策或意见,就发采访通知或新闻稿给所有媒体。然后再准备接受某些记者进一步的单独采访。
总之,如何让每位记者都「守得住」;又不妨碍个别记者的偶尔攻击得分,让记者们和自己在非常辛苦之余,还能有过得去的「生活品质」,是发言人的工作技巧所在。
运用之妙,存乎ㄧ心!
有些潜规则,知己知彼,大家彼此有默契就好,但是,限制采访自由,是绝对不能做,更不能大咧咧地拿到枱面上来说的绝对禁忌!
振源兄初来乍到,又非科班出身。误踩红线,我们可以理解。党有党的德性,行有行里的规矩。
这一行,水深得很。如果没有救生衣,请摸着石头,小心过河!这是小弟给您的良心建议。
●作者胡幼伟,台湾师大教授,行政院前发言人,本文已获作者授权。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