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友善空间 木竹各擅胜场

第12届ArchDaily年度建筑大奖揭晓,印尼的微图书馆获公共景观项目优选。(取自ArchDaily)

第12届ArchDaily年度建筑大奖揭晓,「隐居龙泉」竹旅舍灯罩设计灵感并展现竹工艺。(取自ArchDaily)

第12届ArchDaily年度建筑大奖揭晓,阳朔的「竹林亭台楼阁」呼应和强化自然环境。(取自ArchDaily)

第12届ArchDaily年度建筑大奖在全球多达20余万张的选票中,正式出炉了共15个类别的优选作品,项目横跨不同领域、类型、规模、材料地区,且今年的优选作品中,可发现以木、竹等材料,打造出环境友善空间者不在少数,也囊括了更多来自第三世界的项目,展现了建筑的多样性。

获公共景观建筑优选的「微库」(Warak Kayu)为印尼的一个微图书馆系列中的第五个建成项目,建筑师木造结构和架高的设计,展现出建筑对热带环境的回应,使该图书馆在外型上延续了印尼高跷房的精神,在内部空间使用上,不仅具有图书馆功能,还是一个多功能的社区活动空间,地面空间为半户外区域,可用于工作坊,也可放映电影,架高的阅读空间,其中一部分做成大型吊网,既能舒适躺下阅读,也能与下方空间互动连结。

隐居龙泉 竹编工艺吸睛

服务建筑项目优选为位于大陆的「隐居龙泉」竹旅舍,负责规画的Studio Anna Heringer强调,大陆的混凝土房数量已超过美国,希望新的建筑方案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遂以天然的竹材运用于现代现筑,且不以泥敷遮盖住竹结构,表达材质张力传统竹编工艺之美,同时在造型设计上也参用了中国灯罩或陶器,打造出既结合传统与天然建材又具当代时尚感的建筑。

另一大量运用了竹材的优选作品是桂林的「竹林亭台楼阁」,位于阳朔的「印象刘三姐园区」内,四周均为绿色植披和大型山丘巨石,因此自然元素尤其是竹子便成为建筑设计前题,强调在地自然之美。因为该园区大部分地区都盖有竹子,形成竹林绿道长廊,新建筑便借用竹子生长习性和其生长过程中形成的空间形态重新配置成了新的空间,使新空间不与现有的自然环境相竞争,而有呼应以及强化的效果,竹林长廊从竹灯竹网,也展示了竹编工艺。

北京七舍合院 新旧交融

住宅建筑类优选「七舍合院」位于北京旧城区,原建筑共包含七间坡屋顶房屋,且正是该胡的的7号而得名七舍,改建设计一方面是对院落进行修复整埋,一方面植入新的生活功能配备如水人金口室、厨房车库等,在旧的四合院里植入了「游廊概念,将天空、树与建筑围成一幅框景,且让新与旧之间和谐而不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