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忠/「菲」常不要脸,非常记者会
文/叶文忠
广大兴渔船遭冷血屠杀,巴士海峡风起云涌,菲政府阴狡似狐,除了经济制裁,一时之间真抓不住那七吋的蛇颈。而当国内同仇敌忾之际,政府某些步骤的狼狈,等同在自己身上倒油,让一片怒火的舆论,起了火头烧政府。
外交部两场关键的记者会,引发「落漆」的挞伐最为强烈。记者会就像门面,记者们个个「董狐笔」,见什么写什么,自然的,记者笔下就会呈现这个国家有「几两重」。
对于这个「落漆」,曾任职新闻局,现为佛光大学传播系主任蒋安国在其脸书上表示:「这就是政府废了做为国际传播的行政院新闻局的后遗症!」过往,这类国际宣传的工作,是由新闻局统筹,综理各部会,然后制订对外宣传的战略,火力集中,如同火网般的的一次对外完整发布。「新闻局第一时间就会召开国际媒体记者会向国际投诉,甚至发动国民外交的力量,大肆刊登广告,抢占媒体版面,用铺天盖地的方式来宣传作为,这是新闻局的看家本领!」
去年,新闻局打烊,现在国际宣传的工作,已成为外交部下「国际传播司」的工作,以往这两者对国际的宣传其实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外交部的宣传是搞「美化」,不若新闻局还兼有战略与攻击力道的宣传。那么遇到国际争端,两国宣传战开打时,外交部没有攻击经验,本是和平鸽,自然左支右绌,踉跄而行;要蜕变成狠准的猎鹰,还得磨。
记者会的类型千奇百种,但不出透过议题包装,清楚、完整、流畅的把主办单位的目的呈现在媒体面前。在我的经验里,只要开记者会,一定符合「墨非定律」(Murphy's Law),“意外”总会出现。所以总有包会出,只是看大包或小包,但外交部这次记者会的包真大,大到变新闻。
说穿了,外交部这场地就是一个无法唱作俱佳的穷酸舞台。记者会,其实是一场讲就声光效果的舞台表演。
▲议题主轴,必须强烈、清楚、简单。 (图/作者提供)
没有操作经验,是出丑的原因。对外交部基层的工作人员,我抱以同情是多于干谯的。任何行政单位的人员编制里,不会有「舞台总监」这个角色。活动流程一环扣一环,还得外加视觉美学这玩意儿,不是嘴巴喊喊就搞出一场漂亮的记者会。少了专司掌控现场的人,没有操练的累积,绝对达不到标。
我就以这场「广大兴28号案国际记者会」来谈谈,对付这「菲」常不要脸的国家,一个可以引起国际记者同仇敌忾的记者会剧本,应该有怎样的内容。
先从基本设备说起,类似这种国家级的大型记者会,一定要有关键环境,也就是每个部会都该有适合的场地与设施,而且最好就“内建”在部会中,方便临时调阅其他资料时作业方便。
场地要够大:
记者会的来宾,包括电子、平面、网路等媒体,遇到大事件,一定全员出动,必定是上百人的大阵仗,那么一个可以容纳两百人的场地是基本的需求。差不多70-100坪左右的大小,场地不至于拥挤,视野空旷舒适,先赢三分。座位安排,文字记者在前,电视摄影记者在后,且横向要有一排净空处,方便摄影机架设。看样子外交部没这样规模的场地,那么去饭店,或现在很多学术机构与民间企业都会有所谓「多功能会议厅」都可因应需求。
▲规模够的场地举办国际记者会,入场就赢三分。 (图/翻摄自网路)
硬体设备:
这个环节最容易被忽略,却是记者会呈现效果的最关键部分。包含场地设施、音响视讯等电子硬体的配备。舞台上头除了灯光,至少要有两种东西。一是吊杆,可以悬吊简易背板,那是整场记者会的主要视觉呈现,随时随地都在突出诉求的议题。
二是两组可升降的投影荧幕(screen),其一在舞台后方,荧幕的尺寸则以场地舞台的大小来规划,务必投影时,能让场地最末端的来宾都能看清,所以一台置顶的投影机(projector),是一个基本的要求。其二,是因应若舞台中间不适合投影时,尤其是当有讲台时,以舞台左侧或右侧安装第二组荧幕备便使用,否则就会出现法务部次长陈明堂那好笑的“黥面人”效果。
▲场地的不恰当,让法务部次长陈明堂当场变成了泰雅族的国宝「黥面人」。 ( 图/翻摄自原住民博物馆)
三,多媒体的音响控制系统(控制室),可以同时录制画面与收音,可接电脑与切换荧幕的画面为video或幻灯片。至少四支以上的“无线”麦可风,台上两支,台下左右一支,供记者发问使用,最忌讳就是“有线”麦克风,因为它的“线”经常是“出包”的罪魁祸首。
四,可微调的场灯与舞台区的投射灯。投影时必须暗场,但也不能暗到让记者无法做笔记,灯光可微调,就可解决这样的问题。舞台上的投射灯,则是让主讲者有被聚焦的作用。
五,网路Wifi系统,让记者随时可以连线传稿或是上传图片,这样才能达到及时的效果。当然,现在的智慧手机都具备了这样的功能,但身为国家级单位,不能没有这样的服务。
这些设备都得花钱砸出来,即便政府标榜简约,但不能简陋,尤其是对国际发声的时候,简单的配备就能呈现格局,为何不做?
最后一项,彩排。
彩排,不管多么简单的记者会都需要彩排,事先演练,是确保「墨非定律」不会鬼挡路。如果事先彩排过,“黥面人”就不会出现,只要记者会前一个小时,由司仪与工作人员先行走位也就够了,那是测试每个系统及流程会不会有状况的最后检视。尤其麦克风,是「墨非定律」最爱发威的,紧要关头一定会没电,所以重要记者会,切记事先更换新的电池。
再来就是现场流程。
新闻说,外交部记者会开始前几名工作人员还忙着在后方贴海报,可见根本没有吊杆这东西。看了画面上的胶带痕迹,发现其实不是贴海报,而是补上核心议题“冷血谋杀”。
▲清楚的胶带痕迹,国际记者会的主标是这样贴上去的,除了不雅,更显寒酸。 (图/记者陈佳雯摄)
我推论,记者会根本没想到主要议题设定,才会再有“贴主标”的动作出来。再者,有时间输出海报,却不知灵活运用投影画面,这是完全的状况外,也说明了人员的外行的与场地的先天残障。
在一切东西都standby后,时间到,司仪一出声,就不能停了。
在我的经验中,讲台是个最棘手的问题,老式的讲台,都是木制,极为厚重,搬运很费工,也是干扰流程最麻烦的东西,如果能够换成轻便的压克力最好,否则宁愿不用。外交部这场记者会,由于资料多,必须置于讲台上,那么讲台一开始就不该在舞台正中间,或是讲台改为活动式,可以推走。
如果讲台是锁死,内有麦克风的线接地(我看到电视画面里,讲台上有连座的麦克风,怀疑正是这样的设施),那么投影荧幕竟然还架设在舞台后方,当初提出这样安装构想的人,是标准的猪脑袋,无疑。
▲如果讲台无法搬动,那么荧幕就不该设计在舞台后方。 (图/东森新闻提供)
记者会强调「梗」,是从影剧圈传来的kuso语,白话就是“新闻点”。永远要记得,不管几个主讲人,他们讲出的东西才会是「梗」,那么让他的梗开花结果,就是靠上述那些设备而来。
「千疮百孔的渔船」就是梗,光靠语言与文字,力量绝不足,翻译再精彩的英文,都不若图像的力量。记者会不但要还原真相,更要强化剧情张力,电影都进入了3D时代,运用精致的画面来包装主讲内容,让图片呈现更强大的效果。甚至制作3D动画,把每个弹孔以子弹弹道陆续贯穿的动画来呈现。试想,广大兴面临的枪林弹雨,配合机枪连续四五十发的音效,把控诉的“戏剧张力”拉到极致,视听效果一定相当惊人,记者“身历其境”,下笔岂会客气?
▲必要时以动画呈现杀戮的震撼画面,效果会更惊人。 (图/翻摄自Youtube)
宣传战才开打,也正是台湾正式加入南海战场的起点。从外往内看,中港地区的人民对咱政府的处理态度纷纷表示羡慕,中华民国的政府三十年来没那么硬过。台湾起步的步伐虽然有点乱,毕竟证据会说话,国际角力不是一场记者会就能定输赢。
南海问题太复杂,外交后头是利益的谋略,不是一般小民所能与谋,喊打喊杀的民粹,并不会使国家更强大。那么我们该做什么?怒火不熄,维持水准,我们就是国家的骨头,盯着政府继续硬挺就对了!
● 作者叶文忠的其他文章在他的个人部落格上http://jamesyeh1963.pixnet.net/blog,目前为《ETtoday新闻云》固定合作名家,更多叶文忠的精彩好文请见《ETtoday新闻云‧名家专区》,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