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佼/娱乐类谈话节目的存在意义(上)
文/黄子佼
不太明白,曾几何时,娱乐类谈话节目兴起,或许是制作费相对低廉,一桌数椅即可开战,多档节目的收视表现也颇亮眼,C/P值超高,话题更从星座算命聊到名人八卦、婆媳家事、职场甘苦,唇枪舌战间,笑料糗事尽出,各种审美观与价值观喷发,素人或名嘴开始供不应求,电视台也乐此不疲!而我更不明白的是,谈话性节目的内容,资讯非官方、是非不精准、耸动为优先、百善笑为先,它们的存在意义是?
▲黄子佼主持《校花来了》。(图/记者季相儒摄) 直到有一天,靠身边好友点醒,我才明白娱乐类谈话节目的重要性。她告诉我,许许多多在白天为柴米油盐或课业职场努力的观众朋友们,下班/下课后,窝在沙发赖着放空,啥也不愿多想,只求嘻嘻哈哈开怀享受,偷窥一点名人八卦,取得一些共鸣或喜悦。他们根本不要大学问论述,只求小常识入手,随兴的阅听,减压的分享,直到累了,赶紧洗洗睡,无忧无虑,隔天,还能将话题或哏,带到职场,当作聊天交流的素材,或是将其变成舒畅身心的维他命,犹如充饱电的电池,继续在人生舞台上奋斗打拼。没错,人人头上各有一片天,除了世俗或法律认知的错误,其他的节目,无可厚非,都有其存在意义!所以,一度非常抗拒娱乐类谈话节目的我,也被说服了,亦能感受到观众的需要,毕竟,大家都想在听故事的过程里,得到认同、得到救赎,甚至用他人的苦闷阐述,化解自己的悲伤现实,或因为观点不同,而嗤之以鼻,发泄释放。没想到,我才刚开窍,暑假一到,便因应电视圈旺季,有幸做了两档娱乐类谈话节目‘校花来了’与‘网路温度计’。在各一季的录制过程里,我重新检视了自己的闲谈力,也验证了谈话性节目,以及纵横各节目间的综艺咖、名嘴之重要性/差异性(待续)。
●黄子佼知名艺人、主持人、专栏作家。兴趣与专长多元,专业领域横跨综艺、唱片、电影、戏剧、潮流、设计、写作等,「金钟50」最佳综艺节目主持人奖得主。
●手机要看更多请下载《娱乐星光云》APP
►►►iOS:点我下载。
►►►Android:点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