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讨中华共识 早日实现习马会晤——致马英九先生的一封公开信

海峰尊敬的马英九先生:春节的喜气尚未散尽,我们又迎来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元宵佳节,在这个月圆、汤圆、万家团圆的节日里,我怀着难以遏制的兴奋心情写就这封公开信,用以抛砖引玉。张王会刚刚落幕,习连会又要登场,在岸新局即将破茧而出的关键时刻,我提议:以中华共识凝聚两岸主权共识,实现两岸难度最大的主权争议软着陆,早日实现两岸中国人共同期待的习马会晤。当前,执政两岸的国共两岸坚持九二共识是两岸协商对话政治基础民进党不承认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内涵是两岸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对一个中国的涵义存在分歧,大陆对九二共识的解读偏重一个中国,而台湾对九二共识的解读是一中各表。以九二共识为基础,两岸曾在一九九三年举行举世瞩目的汪辜会谈,开启了两岸的制度性协商。也是以九二共识为基础,两岸关系还出现过李登辉先生执政后期的恶语相向,以及陈水扁上台后的剑拔弩张。在这次张王会上,两岸都期望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两岸关系。张志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王郁琦中华民国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主任委员,按常理说,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互称官衔后,大陆国务院和台湾行政院首脑部会首长没有理由不互称官衔。大陆领导人既然决定让王郁琦以官方身份访问大陆,就已做好两岸相互承认治权的准备。如今,世界各国都对张王会表达肯定,连民进党也承认是进步,具有务实作风的大陆领导人不可能去走回头路。大陆之所以谨慎淡化处理王郁琦主委的官衔,主要是防止大陆内部鹰派势力的反弹。随着两岸政治互信的增进,大陆最终会接受台湾社会期待的一中各表,对台湾进一步让步,让步给生活在台湾这片土地上的中国人,实现大陆国务院和台湾行政院首脑及部会首长全部互称官衔。在两岸相互承认治权这一问题上,希望台湾各界不要抱持僵化的意识形态,胡乱猜疑,而应以积极推动两岸和解的心态,鼓励大陆社会逐步转变。毕竟,船大难调头嘛!但在涉及主权的习马会晤上,两岸仍有政治症结无法打开。您是中华民国总统,习近平先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两人都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习马互称官衔等同两岸主权相互承认。若在两岸场合,遵循一中各表,相互称呼「先生」,倒也可以接受。若在国际场合,若仍遵循一中各表,就会造成两个中国。大陆不愿接受APEC习马会,症结就在这里。要打开这一症结,两岸必须朝一中共表的方向再做努力。由此可见,九二共识只是一个搁置政治争议的虚拟共识,仍然存在很大的脆弱性、不稳定性和解决两岸问题的不彻底性。如今,以张王会为开端的两岸政治对话已经展开,两岸双方很有必要从现在开始展开探讨,未雨绸缪,逐步形成一个超越并替代九二共识的新共识,破解主权争议,实现中华共赢。在九二共识这一问题上,国共两党领导人都应该抛开政治上的歧见,扩大自身的政治格局,以博大仁爱的胸襟和前瞻务实的视角,认真看待和分析民进党人士和其他的不同意见,勇敢面对并消除各种质疑。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尽早达成各方都能接受的两岸新共识,使两岸对话协商的的政治基础更加坚实。

由此,我提出以中华共识凝聚两岸主权共识。中华共识的具体内容是: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两岸主权属于包扩2300万台湾同胞和13亿大陆同胞在内的两岸人民,两岸主权(包含港澳主权)统称中华主权,中华主权由两岸人民共用,两岸的前途要由两岸人民共同决定。简单一点解读,中华共识就是九二共识的升级版。九二共识的精髓是搁置争议,求同存异。中华共识就是在继续求一个中国原则之「同」的同时,把九二共识中「异」的部分给化解了,也就是化解了政治争议的九二共识。因此,中华共识可以替代九二共识,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深化的新共识。 我现将中华共识的内容进行分拆 ,结合两岸历史现状,进行深度解读。一、「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这句话多次出现在您的讲话中,大陆对此高度认同,可以说这是国共两党的共识,民进党也从未否认台湾人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因此,「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是两岸当前最大的公约数,中华共识就是站在这一两岸最大公约数的基点上提出的。二、「两岸主权属于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和13亿大陆同胞在内的两岸人民」。这句话就是落实孙中山先生「主权在民」的民主思想,也是破解两岸主权争议的关键。孙中山先生是国共两党共同尊崇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其提出的「主权在民」的政治主张,不仅在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的过程中发挥过巨大的民主威力,而且在两岸和解的过程中,同样是一笔不可或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就连民进党也不会对这一政治主张提出质疑和挑战。

当前,困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政治难题是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对立,台湾坚持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大陆承认会造成两个中国,大陆不承认,两岸主权对立的僵局就无法打破。因此,两岸破解主权争议不能老是在相互承认或不承认上纠缠,而应该另辟奇径。两岸主权对立是国共内战造成的,症根在于国共两党都把各自维护的政权看得太重,而轻忽两岸人民的福祉。台湾宣称拥有大陆的主权,却失去了大陆人民的支持,至今没有赢回大陆民心;大陆宣称对台湾拥有主权,现在仍没有赢得台湾人心。只要执政两岸的国共两党能够将两岸中国人的福祉放在第一位,共同落实孙中山先生「主权在民」的政治主张,两岸主权对立的难题就能迎刃而解。三、「两岸主权(包含港澳主权)统称中华主权」。在去年的习吴会谈上,国共两党已经就接受一个中国框架达成共识,由于当前联合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已承认大陆,民进党认为一个中国框架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框架,因而坚决拒绝接受。我提出的中华主权概念,与台湾著名政治学者孙亚中先生提出的一中三宪的第三宪概念(隐含第三国)和联合报经常提到的大屋顶中国概念相类似。「中华主权」和「中国主权」在大陆人看来是一样的,但在台湾人眼里就大不相同。现在很多的台湾人已经认为台湾是台湾,中国是中国,台湾就是中华民国,中国自然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奥运会台湾代表团的名称上曾闹出风波就是一例。使用「中华主权」这一新名词,有利于消除两岸因为对文字理解不同而产生的疑虑,减少两岸政治和解的外部阻力。 四、「中华主权由两岸人民共用」。当前,台湾和大陆分别被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所统治,而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声称对这两个地区拥有主权。如何让两岸人民和平对等地共用中华主权呢?这就牵及两岸官方和学术界非常关心的两岸关系的政治定位问题。中华共识打破传统国际法有关「治权来自于主权」的局限,将两岸主权和治权暂时分离,两岸主权交还给两岸人民,治权分属两岸当局,同时对两岸关系的政治定位采取国内和国际有别的策略,两岸治权相互承认,主权相互有限承认,这样就能对两岸政治关系做出合情合理的安排。在中国境内,统治台湾地区的中华民国和统治大陆地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把主权还给两岸人民了,都不再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均是中华主权框架下两个对等的政治实体,两岸关系是特殊的地区与地区的关系。两岸主权都还给两岸人民后,没有必要相互承认主权,而应当相互承认对方治权。如今,大陆国台办张志军主任和台湾陆委会王郁琦主委已经互称官衔,两岸探讨中华共识后,消除以往僵化观念上的迷思,就会加速实现两岸治权相互承认。大陆国务院和台湾行政院首脑及部会首长互称官衔后,象征国家主权的「中华民国总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在两岸场合,双方可以采取一中各表、互不否认主权解决称谓问题。台湾继续称您中华民国总统,称习近平先生为大陆领导人;大陆继续称习近平先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称您为台湾领导人。事实上,两岸目前也是这样称谓的,对各自的人民都好交代。在两岸场合见面时和邀请函上,习马互称「先生」,大家心照不宣,只要体现对等即可。两岸关系融洽到一定程度,两岸领导人见面相互口头称呼对方「总统」、「主席」也无伤大雅。在满清皇朝灭亡后的一百多年间,中国就没有完全实现真正的统一。民国初期,孙中山和袁世凯第一次见面时,也是「孙大总统万岁」「袁大总统万岁」互喊,一个「中华民国」出了两个大总统,能有什么妨碍? 解决两岸领导人称谓的最高智慧就是「难得糊涂」,两岸分治的现状是老一辈中国人留下的糊涂经,我们两岸的中国人现在只能糊涂念。两岸要是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在一个称谓问题上继续斤斤计较,那都是内战意识的阴魂在作怪,是不利于两岸和解的。由于两岸不能相互承认,两岸治权相互承认后,两岸的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议题都可由两岸对口主管部门负责人见面,一旦达成协议,仍需要透过海协会和海基会来签署。 但在国际上,中华主权只有一个,只要两岸人民都承认自己是中国人,或者只要都承认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中华主权就没有分裂,中国就是统一的,两岸关系是特殊的国家与国家的关系。

两岸应在外交休兵的基础上,继续奉行一个中国原则,不能搞双重承认。在现有的22个中华民国交国中,应由中华民国代表中华主权,大陆地区与中华民国邦交国交往时,涉及主权的事务应在中华民国的框架下解决;在联合国和现有的171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国中,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中华主权,台湾地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国交往时,涉及主权的事务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框架下解决。换成直白的话,也可以解读为两岸主权相互有限承认。在联合国和现有的171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国中,台湾要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域。在现有的22中华民国邦交国中,大陆要承认中华民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大陆只是中华民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域。中华民国总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都可行走任何国际场合。若是在联合国和现有的171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仍旧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名义,中华民国总统就只能用中华台北领导人的名义;若是在现有的22中华民国邦交国,中华民国总统仍旧用中华民国总统的名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就只能用中华北京领导人的名义。习马在国际场合见面,两人之间仍以「先生」互称,但对外要在不同的建(邦)交国场合使用不同的称谓。在中华民国的邦交国,您应称习近平中华北京领导人,习近平先生应称您总统;在联合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交国,习近平先生应称您中华台北领导人,您应称习近平主席。避免同时出现两个中国元首,让外国人笑话。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两岸场合是特殊的地区与地区的关系,在国际场合就是特殊的国家与国家的关系,这样既对等又尊重现状,合情合理,这是两岸和解的特殊历史时期的政治定位,也是一种尊重两岸政治现状的务实的解决方案。两岸彼此都能拥有对岸的外交空间,从而解决台湾同胞关心的国际生存空间问题,同时也扩大了大陆的外交空间。 尽管这样安排在国际上会出现两个合法的中国,但由于两岸仅是相互有限承认,而不是双重承认,仍与两岸都在坚持的一个中国原则并不矛盾,而且对等尊严公平。哪一方要是觉得被矮化,可以尽量不要去对方的建(邦)交国。

两岸不论在国际上不搞双重承认,还是在国内不搞主权相互承认,都是为了避免造成两个实质分裂的中国,这样就把两岸关系从「主权互不承认,治权互不否认」的阶段提升到「主权相互有限承认,治权相互承认」的阶段,也可以说是把两岸关系从「有你无我,有我无你」的对立阶段推进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阶段。两岸可在以继续维持不统不独的现状,通过理性沟通和不断交流,逐步实现两岸主流民意的融合。五、「 两岸的前途要由两岸人民共同决定」。这句话是两岸实现和平的核心,两岸的前途包括台湾的前途和大陆的前途,都要由两岸人民共同决定。「台湾的前途要由2300万台湾人民决定」,最早是由陈水扁执政时,打着「主权在民」的旗号提出的,现在成为蓝绿两大阵营的共识。大陆人认为民进党「台独」,国民党「独台」或「隐性台独」,根源就在于此。两岸实现和解,最终要考虑两岸人民的愿意,如果只考虑2300万台湾人民的愿意,而不考虑13亿大陆人民的愿意,当大陆民意和台湾民意不一致时,两岸就会产生对抗。陈水扁推行台独政策时,美国也认为「台湾的前途要由2300万台湾人民决定」是单方面改变现状的主张。因此,只有确立「 两岸的前途要由两岸人民共同决定」这一政治共识,两岸人民相互尊重,相互沟通,相互融合,相互包容,两岸才能最终消除政治对立,实现永久的和平。中华主权是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组成的主权联盟,是两岸统一之前特殊历史时期的临时架构。中华主权不同于中华联邦,联邦是由主权独立国家组成的。譬如,澳大利亚是英联邦国家,但澳大利亚拥有独立的国家主权。中华主权有点类似但也不同于国家联盟,两岸接受中华共识后,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把主权交还给两岸人民,都不再是各自声称的主权独立的国家 ,而只是中华主权框架下的两个对等的政治实体。就像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即前苏联的各加盟共和国一样,都没有独立的国家主权,只是一个政治实体。不同的是,苏联的各加盟共和国不能代表苏联,而中华主权框架下的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各自的邦(建)交国中能够代表中华主权。中华共识是对邓小平先生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继承和超越。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而中华共识的内涵是一个中华民族,两个不同社会制度、互不隶属、都把主权交还给人民、只有治权的中国。台湾问题不同于香港和澳门问题,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解决是中国和殖民国家之间的主权移交,而台湾问题的解决是中国内部主权争议破解后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提出,成功化解社资两种社会制度的争议,顺利收回了香港和澳门;中华共识的提出,能够破解两岸难度最大的主权争议,也必将推动两岸早日实现和平。中华共识的设想是我充分研究和分析国、共、民三党创建以来各个时期的政党关系,沿着并理顺两岸分治后的历史脉络,以及摸准两岸双方的接受底线后开创性提出的。当前,国民党的两岸政策基本沿袭两蒋时代的国家思维,有中国观但缺乏国际观,只能够解决两岸和平问题,而不能解决两岸与他国的国际关系问题;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沿袭的是李扁时代的「两国论」思维,有国际观但缺少中国观,能够解决两岸与他国的国际关系问题,但不能解决两岸的和平问题,国、民两党的两岸政策都与大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政策没有交集。若把国民党「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和民进党的「两岸是特殊国与国关系」的台湾共识相加起来,再与大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一个中国原则相对接,就是我提议的中华共识的全部内涵。换句话说,中华共识包容国、民、共三党的两岸政策,是一个国、民、共三党都能接受的两岸和解共赢方案,也是两岸实现和平的必然选择。中华共识达成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两岸都要做出让步,尊重和有限承认对岸政权,这牵及双方两岸政策的重大调整。执政台湾的国民党做出这样的决策,在台湾肯定会背负「倾中卖台」的骂名;执政大陆的共产党做出这样的决策,在大陆也会被指责为「向早已被推翻的中华民国投降」,难度之大是可以预见的。政治议题再难破解,两岸终归还是要面对。马英九先生在连任胜选后曾说,自己虽然没有连任的压力,但有历史评价的压力。对于大陆习近平先生而言,虽没有连任的压力,也有历史评价的压力。而评价一个政治家,不仅要看他当任时做了什么,更要看他能为后人和历史留下什么。为了两岸民众的福祉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双方都能各退一步,两岸的和平曙光就会立呈世人面前,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历史伟业。中华共识紧紧抓住困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要矛盾,打破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各自固有的主权观念,以民为本,为两岸设置一个最大公约数。以中华共识为基础,两岸可以搭建一个将两岸重叠主权合二为一的民主的和平架构,为两岸主权对立提出破解之道,这不仅符合大陆追求两岸和平的愿望,也符合台湾「主权在民」的宪法精神,并且能够满足当前台湾社会希望维持现状的政治诉求。两岸分治后的主权对立本身就是国共内战造成的,执政两岸的国共两党理应负起民族和解的责任,率先接受中华共识,然后再引导两岸双方接受中华共识,并在中华共识的基础上,实现习马会晤,签署两岸和平协定。两岸达成中华共识后,我希望两岸四地的同胞及海外华人快速实现中华民族的大融合,逐步形成一种兼具台湾资本主义制度和大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能够实现社资两种社会制度优势互补的新型社会制度,创造出以中华为主、让全人类受益的新普世价值。社资两种社会制度都是外国人发明的,而这种新型社会制度是我们两岸中国人集体创造的。因此,中华共识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也是独一无二的。最后,我点名期待马英九先生率先就中华共识发表看法,为两岸探讨中华共识 、实现习马会晤提速。这份公开信如果没有得到习近平主席的亲自批准,是很难在大陆主流媒体上转载的。我也期待:在两岸和解新局即将到来的关键时刻,习近平主席一定能作出无愧于时代和历史的英明决定。

两岸的中国人,加油呀!此致敬礼!中国大陆民间学者:杨海峰

2014年2月14日情人节

●作者杨海峰,大陆民间学者。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讨论与声音,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