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峰/习马会将开启中华九二共识模式

文/杨海峰大陆民间学者

11月7日,习近平和马英九即将在新加坡举行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围绕两岸领导人会晤,从酝酿「江李会」(江泽民李登辉会晤)到陈水扁呼吁「江陈会」(江泽民与陈水扁会晤),从呼声很高的「胡马会」(胡锦涛与马英九会晤)到如今终于成局的「习马会」,两岸纷纷扰扰,已经争论了二十多年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之所以容易出现不稳定状况,以及台湾立法院审查两岸协议存在种种顾虑,根本原因还是两岸政治关系没能理顺。而理顺两岸政治关系,两岸领导人就不能老死不相往来。 两岸领导人见面时的称谓涉及如何合情合理合法安排两岸政治关系。习近平称呼马英九,不论称呼「先生」,还是称呼「台湾领导人」,马英九仍是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称呼习近平,不论称呼「先生」,还是称呼「大陆领导人」,习近平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两岸仍须以创造性思维,来理顺两岸政治关系,化解两岸领导人见面时的称谓争议

为了让两岸人民有一个心理调适、接受过程,两岸领导人第一次见面,从相互称呼「先生」开始,两岸媒体称呼对岸领导人也先沿用「台湾领导人」、「大陆领导人」等习惯性称呼,然后再循序渐进互称官衔。两岸政治分歧积累了几十年,化冰三尺非一日之暖,不要指望一下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习马二人能够见面,本身就具有极大的象征意义。两岸领导人有了第一次见面,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在2013年6月举行的习吴会谈上,执政两岸的国共两党已经就共同维护一个中国框架达成共识。根据两岸现行宪法规定: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两岸领土主权重叠。既然两岸领土和主权重叠,两岸为什么不可以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上,用「一中框架,国中有国」的中华独创的九二共识模式来化解习马会的称谓争议呢?所谓「一中框架,国中有国」,就是一个中华民国架构内包含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框架内包含中华民国。两岸根据各自宪法,正视并尊重现状,承认对岸是自己宪法框架内的政治特区

在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上,台湾可以继续坚持一个中华民国,根据中华民国宪法,大陆是中华民国的一个政治特区,在两岸统一之前的特殊历史时期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统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就是中华民国大陆特区政府特首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大陆可以继续坚持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政治特区,在两岸统一之前的特殊历史时期由中华民国统治,中华民国政府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特区政府,特首就是中华民国总统。

两岸领导人见面,不论在两岸场合,还是在国际场合,都可以互称官衔,只是根据各自宪法把对方视为特首即可。只要两岸在国际上不推行双重承认,就不会造成实质的「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

以历史眼光来看,从1949年10月1日起,中国事实上处在中华民国和中国人民共和国并立的特殊时代。由于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相互不承认对岸,才造成两岸政治对话迟迟无法开启。既然两岸都不能承认对岸是一个国家,相互承认对岸是一个政治特区是破解两岸政治关系难题的最佳方式

老子曾说:「名是道的外相」。两岸若继续以对抗排斥对岸的旧思维,去解读不断变化中的两岸政治关系,就会因一个国家之「名」而困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之「道」,两岸政治关系僵局永远也无法打破。若改以包容接纳对岸的新思维,虽然两岸都有国家之「名」,但都把对岸当成自己的政治特区,不再继续视为无法包容和接纳的国家,两岸政治关系的难题也就有了破解之道。

作者杨海峰,河南,大陆民间学者。以上言论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更多讨论与声音,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