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情缘三十年——相见会亲 有时不如不见(卅一)

会亲场面千奇百怪,情绪从平淡到激情,甚至口吐白沫的都有,有些才刚见面就问起私密问题,10天下来,有些委托田圻畅的客户的感受就只有六个字可形容:「相见不如不见」。两岸离散家庭会面,无论是善良或贪婪,谎言或欺蒙,都在香江光天化日下一五一十的上演。许多大陆同胞一无所有的到达港九,之后,珠光宝气包小包的返乡画面,每天都在大陆边境口岸反复重播

进攻金门失利,陈书言成了战俘。战俘到底有多少人,一直有不同说法。陈心怡采用国军历史文物馆提供的七千多人之说。

金门「古宁头大捷」确立了国共长期隔海对峙的汉界楚河,陈书言则因吃了败仗被俘来台,又经长期监控与思想改造加入国军,直到退伍还揹负着败战的耻辱及阴影。就在拍摄即将告一段落时,陈父突然很紧张地要求将自承曾是共产党员的部分剪掉,因为,即使年事已高,仍担心可能吃上牢饭。

拍片看清父女关系

陈心怡拿起摄影机的最大目的,是想看看自己,看清父亲;与其说是给他机会,毋宁是自己想为这段选择不了、摆脱不掉的紧张关系解套。老父常常拗不过女儿的急躁。透过这次拍摄,才很清楚看到父女性格一个样,女儿的死硬甚至更过,非得用固执去冲撞。于是一再重复的看片,让陈心怡看到了自己,也愈发觉得:「父亲前半生,被国民党俘虏;后半生,被我的镜头俘虏」。

陈心怡隐约猜到父亲过去,但父亲从不明说,直到拍摄纪录片才明白道出往事。过去和父亲关系欠佳,但拍片时被迫面对互动。完成后制之后,发现自己也同时度过30几年来一直无法面对的人生难题。陈心怡的作品是在行政院退辅会赞助的「荣光眷影纪录片人才北区培训班」完成,大学院校图书馆都有典藏,亦可向「外省台湾人协会」索取。

战争没有赢家,那位「被俘虏的人生当事人」正是说明这种悲哀,无论他是共军还是国军都流淌着炎黄子孙的鲜血。愿战争远去、愿和平永在。

每当港台两地记者专访田圻畅时,最让人惊讶的是,被形容为两岸离散家庭「天使驿站」的香港「博爱事务所」小小空间,堆放了上万封求助者受助者信函,其中至少有700个家庭因其义助而得以团圆。田家整个客厅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沙发旁靠墙的一张大书桌,桌面和抽屉内满一叠叠的信封,黄色牛皮纸的是大陆来的,有红蓝白边的是台湾来的。有各式的登记簿,另有一部话机和一份月历。这就是事务所全部的设备,就是透过这里,不知多少家庭得以团聚。

会亲的场面千奇百怪,情绪从平淡到激情,甚至口吐白沫的都有,有些才刚见面就问起私密问题,10天下来,有些委托田圻畅的客户的感受就只有六个字可以形容:「相见不如不见」。两岸离散家庭的会面,无论是善良或贪婪,谎言或欺蒙,都在香江光天化日下一五一十的上演。许多大陆同胞一无所有的到达港九,之后,珠光宝气大包小包的返乡画面,每天都在大陆边境口岸反复重播。

田家客厅的信堆中,还有田圻畅给许多名流写信的底稿。2003年6月9日写给胡锦涛建言摘要如下:「尊敬的胡锦涛主席:您好!您身为党和国家的主席担负着政府和人民的重任,每天都在日理万机地思考和处理解决国内外的大事情,对于台湾问题,我想也必其内。就此问题,作为我个人命运而言,自觉和不自觉地参与了这场祖国统一、骨肉不团圆的历史浩劫,身在其中感受颇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因此,有话要说。

寄上一本12年前本人在台湾出版的拙作《悲叹岁月》和《中国台商报》两期《我不是罪人》的连载报导,从这里对我有所了解,也会知道我为什么会冒昧地给您写信。最近,据海外媒体报导,胡主席对台工作有三项最新指示:凡赞成祖国统一的行为都坚决支持,凡促进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的都给予鼓励,凡台商在大陆投资经商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

对台指示须得落实

上述指示不知确实否?我想胡主席的任何对台指示必须得到落实才是关键根本。1.对台工作的好政策是否真正深入台湾同胞的人心?2.台胞属是否真正成为祖国统一大业的动力?3.台商是否成为一国两制的拥护宣传者?4.对台政策的规定执行是否落在实处?5.台湾统独两派的目的何在?6.与其多说不如多做面对现实决问题。

为此恳请主管部门应回顾反思二十多年来对工作政策,哪些正确有效,哪些失误无能,有必要认真检讨。特别是世界多元化的时代走到今天,历史潮流让我们要以全新的观念面对全球的一切问题。以前,海峡两岸对决谈统一,不管用什么方法,总是充满希望。如今海峡两岸交往谈统一,不管用什么方法,反而难上加难,值得深思。」(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