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国共论坛提升为两岸论坛——致习近平总书记的公开信

尊敬的习近平总书记:您好!由国共两党主办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俗称国共论坛),一年一届,已经成功举办了九届。论坛形成的共同建议,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了独特的推动作用。台湾合一选举之前,国共两党初步规划今年的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于12月中旬在河南郑州举行。为了因应台湾地方选举后蓝弱绿强的两岸新形势,进一步开放论坛议题,我向执政两岸的国共两党建议:将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更名为第一届两岸和平论坛,也不再由国共两党主办,改由国台办和陆委会主办,就是将国共论坛提升为两岸论坛,邀请包括大陆民主党派和台湾的民进党台联在内的两岸各政党、团体和各界知名人士参会,让两岸人民在一起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共同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献计献策。时间最好推迟到2015年初举行,预示两岸关系新年呈现新气象。在11月举行的的北京习萧会张王会上,两岸双方都重申了九二共识的重要性。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的今天,我殷切期待当下的两岸领导人,都能以同理心给予对方理解和体谅,并做出务实让步,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共同出席第一届两岸和平论坛,实现两岸同胞共同期待的习马会,打破两岸政治关系僵局。妥善解决两岸领导人见面时的称谓难题是实现习马会的关键,难点在于如何对两岸政治关系做出合情合理的安排。两岸领导人见面,不互称官衔,一定会遭来反对;互称官衔,在两岸分治的政治现状下,容易导致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主权断裂,会造成两个实质分裂的中国。两岸必须以创造性新思维,来打破两岸政治关系僵局,破解两岸领导人见面时的称谓难题。在2013年6月举行的习吴会谈上,执政两岸的国共两党已经就共同维护「一中框架」达成共识。根据两岸现行宪法规定,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两岸领土和主权重叠。既然两岸领土和主权重叠,我提议以「一中框架,国中有国」的中华模式来化解两岸领导人见面时的称谓争议。所谓「一中框架,国中有国」,就是一个中华民国架构内包含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框架内包含中华民国。两岸根据各自宪法,正视并尊重现状,承认对岸是自己宪法框架内的政治特区。以历史眼光来看,从1949年10月1日起,中国事实上处在中华民国和中国人民共和国并立的特殊时代。由于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相互不承认对岸,才造成两岸政治对话迟迟无法开启。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根据两岸宪法,两岸接受对岸为政治特区并不困难,难点在于两岸无法相互接受「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称。在这一点上,两岸可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启政治智慧。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名是道的外相」。两岸若继续以对抗排斥对岸的旧思维,去解读不断变化中的两岸政治关系,就会因一个国家之「名」而困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之「道」,两岸政治关系僵局永远也无法打破。若改以包容接纳对岸的新思维,虽然两岸都有国家之「名」,但都把对岸当成自己的政治特区,不再继续视为无法包容和接纳的国家,两岸政治关系的难题也就有了破解之道。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台湾可以继续坚持一个中华民国,根据中华民国宪法,大陆是中华民国的一个政治特区,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特殊历史时期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统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就是中华民国大陆特区政府特首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大陆可以继续坚持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政治特区,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特殊历史时期由中华民国统治,中华民国政府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特区政府,特首就是中华民国总统。两岸领导人见面,不论在两岸场合,还是在国际场合,都可以互称官衔,只是根据各自宪法把对方视为特首即可。但在国际上,两岸不能推行双重承认。在中华民国的邦交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只能享受中华民国大陆特首的政治待遇。在联合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交国,中华民国总统只能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特首的政治待遇。这样,不仅能够解决台湾同胞关心的国际生存空间问题,同时也扩大了大陆的国际空间。只要两岸在国际上不推行双重承认,就不会造成实质的「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化解两岸政治分歧,两岸领导人终归要有一见。为了让两岸人民有一个心理调适、接受过程,两岸领导人第一次见面,也可以先从相互称呼「先生」开始,两岸媒体称呼对岸领导人也可以先沿用「台湾领导人」、「大陆领导人」等习惯性称呼,然后再循序渐进放开。两岸政治分歧积累了几十年,化冰三尺非一日之暖,不要指望一下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两岸领导人能够见面,本身就具有极大的象征意义。有了第一次见面,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在九合一选举大胜后,民进党赢得2016年总统大选的机会很大。一旦民进党重新执政,在不接受九二共识和不放弃台独党纲的情况下,两岸关系势必陷入像陈水扁执政时期的那种停滞、恶化和倒退的困境。在现今仍在执政的国共两党主导下,两岸双方相互承认对岸为政治特区,并最好在「九二共识,一中框架」的政治基础上签署两岸和平协定,内容将台湾各政党未来的政策取向都严格置于与大陆有连结的现行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之内,即便这个和平协定暂时在台湾立法院通不过,也会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累积正能量。未来,台湾无论哪个政党执政,只要认同九二共识基础上的「一中框架」,或者直接叫两岸各自表述的「一中框架」(简称「一中各表架构」),认同两岸和平协定,大陆都应一视同仁。事实上,在中华民国宪法没有修改之前,绿营人士的很多政治行为,包括参选总统和立委,一直仍在中华民国与大陆有连结的宪法架构之内。也就是说,大陆接受国民党执政团队坚持的「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后,等同台湾绿营人士接受了九二共识基础上的「一中框架」。因此,理顺两岸政治关系,大陆要先从妥善面对中华民国开始,带头进行改变。最后,我恳请习总书记尽快透过国共联系管道,将此提议转至国民党执政团队,及早进行沟通。此致敬礼!

海峰

●作者杨海峰,大陆民间学者。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讨论与声音,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