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对台政策之思考

刘性仁

宋习会后,习近平表明大陆当局对台底线,四不政策(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方针政策不会改变: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赢的务实举措不会放弃;团结台湾同胞共同奋斗的真诚热情不会减弱;制止台独分裂图谋的坚强意志不会动摇),这是大陆再度重申其对台立场,虽无新意,但这些对台政策若反映在台湾近来发生许多事件上,非但可看出其有再度强调的意味,大陆对台政策的重点或许也正向宋楚瑜所说的三中青上进行倾斜,然而国民党在其中的角色恐怕也要避免被弱化,可能大陆当局在台湾近来所发生的事件中认为有些让利的事情必须自己来做,以避免给只图利特定财团阶级,此一现象值得台湾注意。

在反服贸一连串两岸协议之检讨中,大陆当局可能会检讨为何给台湾优惠,但台湾却不领情?这当然与台湾普遍对大陆的认知心态有关,与受利益者的对象感受有关,与两岸实力发展更有着密切的联系;台湾社会反中心态弥漫是不争的事实,许多来台陆客充分感受到,那么大陆应该如何因应?台湾统独与国家认同的更加巩固与明确,大陆当局又会如何解读?这些是否都会影响到大陆对台政策可能在作法与策略上会有一番变化?在在值得台湾方面高度留意。

在台湾此起彼落风起、云涌的社会运动街头抗争中,面对法治崩坏、民主失灵政府失效,大陆可能关注到的是台湾社会运动的勃兴是否会影响两岸关系?造成两岸政策受挫?更大的问题是,少数人的杯葛与破坏是否会使两岸和平关系发展的大势受到阻碍?台湾又该如何因应?从这些事件中,大陆当局自身体验与解读台湾民主发展情况,认定台湾马政府的失能及失效,对于公权力伸张的局限性及未来这股浪潮若延伸到香港、澳门及大陆又该如何处理?

对于台湾内部公共政策的争执、对于台湾内部朝野角力坦白说,大陆当局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对于台湾蓝绿间的对抗与冲突,大陆当局多半是采取静观其变的态度;而伴随在蓝绿角力其中的公投议题法理台独的认定、台湾失序混乱等无政府状态、别有居心的台独与其他民间团体人士借由机会达成诉求、混水摸鱼等行径,有可能就会成为大陆当局所高度关注的焦点。

大陆当局所关心的问题,许多在台湾社会中并不成为一个问题,常被视为是理所当然。像是公投,这对台湾来说是很自然的选项与思考方向,但对大陆却有相当程度的敏感,处理及回应自然格外谨慎小心。又如大陆当局关注美日近来举动,台湾方面究竟如何看待?但台湾却身陷在内部政治纠结,根本对于岛外的事毫不感到兴趣;对于日本频频在钓鱼台问题上出招,台湾民众总体来说有种无感冷漠,宁可选择走上街头反核、反服贸。许多来自大陆异议人士的指导与涉入,对台湾并没有多大的感受,但却可能是大陆当局注意的重点。

显然大陆当局关注的议题,与台湾想当然尔的直觉有一段落差,大陆当局关注的议题与发展趋识确实有可能成为调整及改变作法的依据,纵然大陆不会全盘改变与调整对台方向与政策,反分裂国家法与习四点仍是现阶段对台政策的准据,但做法上可能会有所程度上的调整,特别是中国大陆处理任何事务往往有其一致的惯性,至于有哪些方面调整可能还要更细致的观察与评估。

台湾目前社会普遍存在民粹的无奈,只有我是对的,所谓的释放善意沟通成为屈从部分人士的代名词;法治固然是民主和自由能否落实的先决条件,但此时此刻的台湾,法制隳坏、自由滥用、民粹当道,这些都是大陆当局可能调整对台政策的判断现象之一。

或许大家尚未感觉大陆当局对台政策的调整,但我们不能排除任何的选项及可能性,笔者期盼台湾民众在做出任何判断及决定前,必须要全面思考清楚;马政府及立委诸公采取任何政治决定及动作前,切勿活在自己想像的世界,跳出台湾外的国际及大陆观,台湾绝不能轻忽之,更不能操短线,贪小赔大,得不偿失。

总之,从中国大陆例行的国台办记者会中,似乎感受不到明显的转变与调整;

但当我们渐渐发现两岸经贸最大的障碍与阻力来自台湾内部在野党及部分公民团体,服贸协议及两岸监督条例难见天日,怎能不感心痛与悲伤;如果强化台湾本土产业发展环境,增进产业对两岸经贸分工是正确的道路,非但能确保台湾经济安全,又可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台湾为何不选择这样的道路?

我们更不能乐观看待大陆当局,绝不会因为台湾社会所展现出的任何现象与行为而有任何的感觉及政策变化,大陆当局有可能不是不调整,而是还没有完全的准备好,或是调整必须渐近式,这一点台湾必须高度留意。服贸协议内涵中八十对六十四的数字安排,会不会有所变化?这些都是台湾所必须思考的。

●作者刘性仁,北市,博,中国五权宪法学会成员。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讨论与声音,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