跻身全球晶圆代工三哥 挺华为 中芯获利付出代价

中芯跻身全球第三大晶圆代工厂,惟首季净利因帮助华为而暴跌近7成。图/新华社

大陆晶圆代工龙头中芯国际日前公布第一季财报,营收仅排在台积电、三星之后,首度跻身全球第三。但韩媒报导,大陆媒体却异常安静,因为尽管从营收角度看,中芯是全球第三大晶圆代工厂,但当季净利却因为帮助华为抵抗美国制裁而暴跌近7成,直言华为是「烧钱的黑洞」。

朝鲜日报报导,中芯国际今年第一季营收年增19.7%至17.5亿美元,以些微差距超过之前排名第三的联电(17.08亿美元)。报导指出,中芯排名世界第三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大陆官媒却一片安静,连中芯的股价都下跌,这是因为第一季净利较上年同期暴跌68%。去年整年净利也比上年暴跌6成。

报导表示,净利下滑原因有成熟制程削价竞争等因素,但为挽救华为,花费不合理成本量产7奈米晶片是主要原因。

报导指出,由于美国的制裁,中芯未能购买EUV光刻机,但拥有多台前一代产品深紫外线(DUV)光刻机。去年9月,华为推出智慧手机时表示,就算使用DUV设备,也可以制造7奈米、5奈米的晶片。但如果用DUV生产,不仅产品良率没办法维持,成本也很高。

报导进一步解释,制作晶片的流程,是将奈米级的微电路刻在晶圆上,并铺上相当于相纸的光刻胶后,发射光线。EUV在制作7奈米产品时,只需发射一次光线,电路印刷的工作就结束。但精度较低的DUV需要一边调整相纸的位置,一边多次发射光线。例如,用DUV制作5奈米的晶片需要发射四次光线。

报导表示,中芯没有公布其7奈米制程良率,但业界估计在50%以下,相当于每生产2个,就有1个是不合格。另有专家预测,中芯5奈米产品线的良率还会降至15%的水准,即每6个晶片里,只有一个是正常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