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有机食品?「有机」竟验出7农药超标、危险指数达2017
据消基会今天公在于传统市场选择数种标示「有机」或「有机」农产品,却有部分品项农药残留甚至超过《农药残留容许量标准》,甚至验出7农药超标、危险商和(危险指数)达2017,涉及非有机农产品标示有机农产品,最重可处60万元罚锾。(林良齐摄)
为确保没有残留化学农药,有消费者购买农产品时偏爱选择标示「有机」农产品,但据消基会今天公在于传统市场选择数种标示「有机」或「有机」农产品,却有部分品项农药残留甚至超过《农药残留容许量标准》,甚至验出7农药超标、危险商和(危险指数)达2017,涉及非有机农产品标示有机农产品,最重可处60万元罚锾。
消基会从传统市场购买12件蔬菜样品,其中有3项标示「有机」或「有机」,却均未提供有机认证,有2品项农药残留甚至超标,包括从新北市湳兴公有零售市场的「有机皇宫菜」及台中市向上市场的「有机菜摊」贩售的「红苋菜」。
消费者报导杂志发行人胡峰宾表示,依农业部订定「有机农业促进法」农产品要不使用化学肥料、不使用化学农药及非基因改造等,并经验证机构验证包括生产、加工等要,才能标示为有机农产品,如果不是有机商品以有机商品之名贩售,可处6万元至60万元罚锾。
胡峰宾提及,本次抽验的3项标示为「有机农产品」的项目中,皆采散装贩售,却皆未载明「有机农产品或有机转型期农产品验证证书影本」,就算是真有机产品恐怕也触法,主管机关可命限期改善,不改善可处3万元至30万元罚锾。
消基会董事长吴荣达表示,不是标示「有机」或价格相对昂贵就一定是有机农产品,或未残留农药,消费者采购时应观察有无相关验证,呼吁主管机关应针对果菜市场的蔬果加强管理,并加强查核及处罚。
农粮署农业资源组长黄俊钦提醒消费者,有机农产品包装贩售一定要有「有机农产品标章」,散装贩售则要有「验证证书影本」,其余的都是假有机;针对部分传统市场以有机之名贩售假有机食品,则会请地方政府加强查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