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震灾的机会!利用「地形变化」来解读断层活动

活动断层监测分布图。(图/中央地质调查所)

生活中心综合报导

1999年9月21日「集集大地震」震醒全台,引起大家对地震的重视,2016年2月6日「美浓大地震」重创台南;17年间,台湾人对地震有更多的了解吗?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一直以来都在进行地震研究,他们认为,了解地形变化,就能解读断层活动,掌握住断层的异常行为,就有机会适切做出回应。

高尔夫球场面目全非。

台湾位在环太平洋区地震带,只要居住在这座岛上,就无法避免灾害性地震的发生,但是借由了解地震发生的原因影响却可以减轻伤害。中央地质调查所构造与地震地质组的资料提到,断层活动观测是地震研究、地震灾评估和地震减灾所不可或缺的作为。多年前921地震对台湾社会、经济和民生冲击和破坏,使得地震研究工作在当前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

地表裂痕穿越房屋

根据中央地质调查所的资料,台湾灾害性地震肇因于断层活动,为了解读断层活动,利用地形变动观测,长期监控台湾地区断层两侧相对运动,掌握断层异常行为,以便适切地做出回应。资料指出,断层活动的型式可以分成「无震期」和「地震时」的运动,「无震期」断层两侧地块缓慢潜移,逐渐累积应变直到超过岩体强度,然后岩体破坏产生地震;而「地震时」断层两侧地块快速的做相对运动,将岩体应变能量瞬间释出,然后再进入无震期潜移活动,这样的过程周而复始,「因为地下断层两侧在无震期的潜移运动,可以表现在地表的地形变化,因此地形变动观测便是了解断层活动的利器。」

救灾还在持续中。

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地震观测已由过往的被动侦测定位,拓展至主动监测断层活动。研究显示,断层分成潜移区和闭锁区,潜移区平常持续移动变位,地震规模较小,而闭锁区则在常时并不活动,直至两区界面应变累积至岩石强度以上,闭锁区则发生破坏位移形成规模较大的地震。但是应变累积时间并非呈线性周期,所以地震频率也非规律出现。因此断层活动监测利用地形、地质、测量地球物理化学方法观测断层潜移现象,进行地震再现分析,期望借着判别断层潜移区活动异常,显示闭锁区域可能活动的地震前兆,适切地做出预警或减灾措施

▼救灾人员非常疲惫。